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县方言的语气助词"来"可以表示先行、预警、命令和征询的语气。语气助词"来"是在话语省略和结构重新分析的条件下实现其语法化的:从趋向动词到目的标记再到表"先行"的助词,最后进一步地虚化为情态意义丰富的语气助词。其他外部方言表"先行"的句末助词也体现了相似的语法化路径。  相似文献   

2.
昭平方言持续体标记有“倒”和“住”,主要针对“倒”和“住”的基本用法、语法形式以及历史演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3.
指示现象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指示词语具有先用性的特点,但这种先用作用是有条件限制的,在一些特殊的语境和语体中会随之消失,即出现反先用现象。本文试图以时间指示词语为例,从五个方面对反先用现象做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就"在古代汉语中常表现为运动动词,包含运动动词所具有的语义要素。随着其语法化进程的发展,"就"所具有的运动动词的语义框架仍然被保留,这成为其转变为时间副词的重要因素。在运动过程中,运动主体和运动目标之间的空间差距投射到时间等领域,导致"就"具有不同的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5.
传统认为的现代汉语代动词"来"应该分为两类:代动词"来1"和"来+宾语"中的泛义动词"来2"。"来1"在不带宾语并在具体的语境中替代唯一可以被确定的具体动词时是代动词。"来+宾语"这一结构中的"来2"不是代动词,而是语义泛化了的位移动词。两者在性质、来源、语义、语法特征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呈现出差异。  相似文献   

6.
近来出现的“非指示性”教学 ,是一种新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和以往的阅读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尤其对它的目标问题争议颇多。从课程理论的角度来看 ,阅读教学模式的变化 ,体现了课程与教学目标取向的发展———从“行为目标”向“生成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转换的趋势 ,这也正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相符合。  相似文献   

7.
8.
评注性副词“幸亏”“好在”都可以表侥幸义,后接有利性条件。“幸亏”“好在”的话语功能和表达功用包括主观评注和客观衔接。随着语篇交际动因和高频类推机制的影响,二者都已发生了标记化,演变成具有主观评价和客观衔接功能的标记。就标记化表现形式和标记化程度而言,“好在”的标记化表现形式更丰富,标记化程度也更高,具有连词化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时间指示语的信息结构,探讨了各种相关因素对时间指示语所承载的信息的影响,指出在翻译中传达时间指示信息必须考虑的诸要素。  相似文献   

10.
“一X”类与“X来”类时间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术界对这两组时间副词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时间系统时相、时制、时态三元结构理论,从句法分布和搭配选择、语义特征和表义倾向等角度对这两组时间副词做了较为系统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也是在现代汉语中发展出了话语标记用法。既可用作接受标记,也可以用作表达标记。文章考察了也是作为接受标记的语义特点、语用功能和作为表达标记的语用功能。并认为也是的表达标记的用法是其接受标记用法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语中有着较丰富的表达小量的语法手段,"ti^33"在水语小量表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数量、形体等方面的小量语义特征,能够作为小称词缀构词,也能够构成丰富的表达小量的固定结构。小称标记"ti^33"也存在于汉语方言中,尤其普遍存在于西南官话区的方言中。  相似文献   

13.
也说“来”“去”的空灵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词“来”“去”有多种用法,一般人都只注意到它们表实在意义的一面,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们有表空灵性的一面。大部分语法书避而不谈,或者语焉不详。该文由对朱著的一点疑问出发,从句子的主语和V2的宾语(句中第二个动词的宾语)之间的关系来考察,试图总结代表空灵性的“来”和“去”互换的条件,以便从中寻求某种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引进来”与“走出去”相互关系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直以来中国融入全球生产体系的方式以“引进来”为主,在“走出去”方面十分落后。中国的国际化是单向的、低层次的,不是全面的对外开放。实践中甚至将二者对立起来,陷入严重的认识误区。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看成对外开放的必不可少的两方面,阐明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方言词汉字记音形式的不同会影响到方言词的词义变化。现代汉语方言词“洋性”(yangxing[ia?■55i?0])有多个不同的汉字记音形式,以“羊性”“洋性”为主,两者在词义、语法和语用等方面既有区别,又有关联。考察“羊性”源流,发现词化后“羊性”最早出现在《醒世姻缘传》中,随后逐渐引申出“盲目从众的”“追求新奇的,好奇心重的”“放肆的、不受约束的、不听从的”等意义。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认知心理的变化,方言词“yangxing[ia?■55i?0]”的汉字记音形式中记音字“洋”逐渐替代了“羊”,濡染混同,“洋性”延展演化出了新的意义,并经过不断复制传播,逐渐由单纯的记音形式变为常用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时间指向关系上对体标记“着”和“下去”进行分析。认为虽然二者都具有【+持续】的语义特征,但是在时间指向上仍有细微差别,正是这些差别导致了二者在具体使用中的差异和互补。  相似文献   

17.
18.
英语中it的使用无处不在,通过指示(deixis)与语篇衔接(cohesion)的相关理论,讨论和分析it作为“指示语”(indexical)的语用性质、指示类别、使用形式、功能词语、指示意义和用法,了解它的语用特征,以利英言语言交际和教学。  相似文献   

19.
常宁方言中“得”的能性表达主要有助动词和补语标记两种用法.作助动词用时构成“(不)得 V”格式,作补语标记时构成“V(不)得”、“V(不)得O”、“V得OC/VO不C”、“V得/不CO”等格式.“得 V”一般用于疑问句、否定句中,使用范围受限;“V 得(CO)”使用较自由.动词和形容词可以出现在“得 V”中,“V 得”中的 V 只由动词充当.“得 V”一般表主观能力和对客观事件能否实现的主观估测;“V 得”既可表主观能力、推测,又可表客观可能和情理许可.二者分工除部分重叠外,处于互补状态.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贵阳方言中被动标记着的表现形式进行描述,以及对着表被动进行共时的描写和历时的分析,有利于揭示被动标记着的发展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