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闫旭  赵善青 《公关世界》2024,(4):157-159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发展,翻译领域中应用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场景越来越多,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应用也愈加广泛。本文阐述了计算机辅助翻译的作用和原理,以搜狗翻译为例,对比搜狗翻译与人工翻译的区别,从而分析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搜狗翻译在英汉互译时展现的优劣势加以分析,并且对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在具体翻译实践操作中合理的使用方式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大有取代传承千年的人工翻译之势,但机器翻译缺乏语境顺应、语气和感情的适切表达、文化立场的准确传达等语用功能,而这些功能是人脑分析和判断的强项。对于职业翻译者,只有人脑和电脑相结合,才能实现"新时代"翻译的高效和优胜。因此,提升翻译人员的"互联网+"翻译工具使用能力,对翻译效率和译文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王秉钦教授的《20世纪中国翻译思想史》系统总结了20世纪近百年来的中西翻译思想史,体系完整,独具特色,创新性地提出了翻译思想的"十大学说"。内容详尽,援引大量实例,是被翻译爱好者和翻译理论学习者广泛使用的经典佳作,但是本书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佛经翻译之"文质之争"在中国佛经翻译史上,始终存在"质朴"和"文丽"两派。其中支谦、鸠摩罗什重文,道安、彦琮偏于质,慧远、僧祐文质并重,玄奘"文"与"质"的圆满调和,质派最主要的观点是忠实原文,文派的译法迎合了当时的文风。中国翻译史上第一次大论战中"质派""在理论上获得了胜利",但是在实践上"却是由文派最后成书"。从古代佛经翻译中的文质之争,到近现代的直译与意译的辩论,再到当今归化与异化的矛盾交锋,在中国译坛上有关翻译策略和方法的争论从来就未平息。  相似文献   

5.
张冬梅  周丹萍 《现代交际》2014,(10):199-201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大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与多数大学生实际翻译水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功能对等"理论是翻译学界一个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翻译教学有指导意义。本研究在实践教学中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相结合,通过对受试大学生进行对比翻译教学,得出提高大学生翻译水平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6.
"忠实"向来被翻译界奉为第一准则,以此为评判标准,庞德的译文在译界便一直备受争议,许多评论家指责庞德误译中国文学作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庞德的翻译在读者中间影响颇大,而且正是所谓的"误译"掀起了一场现代诗学的大变革。本文将梳理庞德的翻译思想以及他翻译的时代背景与文学背景,并总结庞德翻译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广告及广告翻译对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日益重要。然而,广告文体的独特性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广告翻译不只是语言之间的简单转换,那么传统的翻译原则将不再完全适用。由于广告的目的性极强,因此,目的论为广告翻译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本文在阐释功能派的翻译理论"目的论"的基础上,针对广告翻译的本质和特殊性,阐述了广告的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湘西吕洞山五行苗寨的翻译实践为例,考察其中所涉及的自然生态系统与翻译生态系统,并探讨翻译过程中五行文化生态系统和旅游生态系统的理性构建,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其在五行翻译和旅游翻译中的适用性,译者可以通过生态系统之间的整体性关联互动以及参与翻译活动的各个"翻译群落",进行适应性自我调节,同时利用"多样统一"的原则体现生态美学特征,实现五行文化生态系统、旅游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和翻译生态系统内部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9.
翻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交际,传递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研究翻译活动主要是为了使译文传递的信息与原文更贴切,使原文读者、作者、译者、译文读者达到共鸣。从古至今,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因为译者翻译文章是非常繁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解码","重新编码"等就能够完成的。当某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机制"在翻译人员的大脑中运行时,翻译者潜意识地解码,编码,使翻译的文章不但满足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且又迎合了读者的期待。某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机制"即是认知心理学中所研究的"框架"之一。因此,我们只有在框架理论的前提下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才有意义。本人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出框架理论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指引影响着翻译过程,最后结合文献、所学教材及平时的翻译经验,总结出一些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翻译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增长,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来源却未能建立起培养高等级翻译人才的"翻译教学"体系,原因包括教科书不规范不科学、师资匮乏、课程设置单一、教学理念陈旧落后等。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对高校翻译教学体系的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提供高质量的教科书;开设翻译理论课程;建设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多样化的翻译课程;建立开放式的翻译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旅游景点翻译属于实用文体翻译一类。其对翻译学发展,对我国旅游业这一新兴第三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如何让中国的特色景观走向世界?如何吸引更多的国外游客的眼球?我们不得不把焦点放在景区景点—这一"门户"的翻译上。本文将从翻译的标准;景点翻译的模糊对等原则;文化角度下的景点翻译以及翻译的方法进行分析,并进行比较,不断加深我们对景点翻译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大湘西旅游文本为研究对象,对汉语与英语旅游文本中的行文习惯和文化渊源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归纳了旅游翻译中常用的策略和方法。同时具体分析了大湘西各种旅游文本英译中存在的问题,试着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提出更好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翻译如今已经进入了"创造性的转折"时期,翻译工作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源文本转化为目标文本的单一过程,而是需要在保持准确性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关于英语分支的学科和教育学,正在进行针对写作和文学翻译的研究,即使翻译和创造性写作的教授职位已经开放,但是,翻译界还没有理论来阐明,用什么样的创造性写作方法和知识基础来丰富文学翻译的课堂。众所周知,翻译和创造曾是重叠的,创作性写作和作文最初是统一教授的,并未做区分。在东英吉利大学的文学、戏剧和创造性写作学院(英国)和洛瓦大学的洛瓦作家研讨会(美国)等写作项目中,创作性写作和翻译都是作为同一概念出现的。虽然如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对于翻译和创造性写作的定义,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但是我们必须揭示其中更多的教学联系点,因为我们不能在教授文学翻译的同时,却否定翻译能力是能够教授的。创造性写作和文学翻译是否可以通过教授而习得,已经成为翻译界的亘古不变的话题了,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英语文学翻译及研讨会的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14.
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将社会推入E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革命,许多传统行业受到巨大冲击,包括翻译。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CAT技术的逐渐成熟,很多人担忧人工翻译是否会被机器取代。汉语言博大精深,尤其是文学中的诗歌翻译,人工理解并翻译或只能转译其中七八分神韵、意味,更不用说机器翻译。翻译是个古老的职业,随着时代发展可以借助科技力量与时俱进,但并不意味着人工翻译就必然被机器翻译取代,机器翻译亦不可盲目纳用。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手工翻译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翻译项目的需求,计算机辅助翻译(CAT)技术应运而生。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不但可以通过共享的翻译记忆库和术语库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质量,而且能在多人协作翻译的过程中,保证术语一致。同时,有自动化质量控制、自动排版、双语对齐等功能,使整个翻译过程得以优化。本文以翻译"商品房按揭贷款合同"项目为例,探索CAT技术在翻译实践中应用。  相似文献   

16.
旅游文本属于典型的"呼唤型"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感召和吸引读者前来观赏。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策略格外关注译文给目的语读者所带来的效果和反应,对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汉英旅游翻译为例,分析交际翻译策略在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的应用,从而得出在汉英旅游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分析句子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增添连接词等,灵活处理中文旅游文本所涉及的文化信息,适时增加或删减一些文化信息,选用简洁易懂的词语等,提高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17.
翻译转换实质上是在两种语言之间实现意思"重新表达"的操作方法,是一种较为常用的翻译技巧。本文选取俄联邦《国家文化政策战略》中的句子,分析了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上应用的翻译转换技巧。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把文化传播出去。中国文化外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被称为"逆向翻译"。然而,许多人对逆向翻译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因此,需要对正向翻译和逆向翻译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逆向翻译"是中国文化翻译的必然选择,应培养更多有双语文化背景的译者来介绍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9.
翻译作为一个重视实践的专业,其对翻译实践教学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翻译实践的考查作为翻译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中的重要环节,其对翻译专业实践的推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分析国内常见翻译实践考查形式的基础上,以吉林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的翻译实践量"套餐"式改革为例,探讨了翻译专业本科实践考核部分改革的一种新的模式,以期为其他高校教学改革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时代的潮流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跨文化交际也应运而生。翻译作为实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文本背景呈现出不同的翻译文本特征。在现有的网络、手机等快捷传播媒介的刺激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翻译文本的目标已不仅限于书籍、报刊,相比之下,影视、歌曲、游戏的翻译也成为主要方面。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到4.22亿。在这惊人的数据背后,中国游戏市场引进的网络游戏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受欢迎程度上都占据着相当大的优势,此外,这些引进的游戏都需要翻译过后才能在国内市场上运营。因此,游戏的翻译质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游戏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本文在整理部分游戏翻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跨文化视角出发,探讨游戏翻译时一般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从游戏中的人名、地名、人物技能、台词来分析其翻译特色,并总结游戏翻译需要注重哪些技巧来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