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从学习中国历史开始,就景仰学界耆宿张正明先生;从研究民族文化史之初,就经常拜读大师张先生的著作,尤其是近期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张正明著<秦与楚>一书,给我的印象更为深刻,启迪更多.该书的出版,不仅推进了我国有关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地域文化史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西方学界关于民族及民族理论的研究由来已久。多数学者认为,关于民族与民族理论的研究最早产生于西方,它是一种近代的现象,在19世纪的英国和法国尤为突出。要阐述西方近代以来学界关于民族及民族理论研究的历史脉络,我们首先要了解西方近代以来民族理论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方法思路。总结近代以来民族理论的发展历程发现,民族理论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思想背景和工业化背景。近代以来西方民族理论研究的方法大体而言经历了一个方法论上的转变:民族客体性一民族主体性一民族关系性。纵观西方近代以来民族理论发展的每一个历史阶段,西方学界都涌现出大量的民族理论家,他们所代表的观点、思想和研究视角,为我们客观、历史地进一步研究和了解西方民族理论提供了学术资源和理论平台。  相似文献   

3.
正2013年10月25~27日,由中国民族史学会、云南大学主办,云南大学历史系承办的"历史视野下的边疆与民族"学术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本次会议也是中国民族史学会举办的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今年适逢中国民族史学会成立30周年,来自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历史视野下的边疆与民族"。会议共收到论文109篇,内容涵盖了我国边疆民族历史研究的各个方面,本文仅就其中与西北边疆及民族问题研究有关的内容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4.
《新疆社科论坛》2010,(4):F0003-F0003
齐清顺,男,汉族。中共党员,1948年1月出生,河南扶沟县人。1975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当年8月进入新疆民族研究所,从事新疆历史和新疆民族问题研究。1981年,新疆社会科学院成立后,曾任新疆社会科学院《西域研究》杂志主编、民族研究所所长,现为新疆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疆的实践和发展证明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将民族的终极关怀作为主要内容的忧患意识,就是在国家民族存亡危急之际,作为个体所表现出的忧国忧民。清末民初的谢彬即是这种民族忧患意识的集中代表。《新疆游记》全书贯穿始终的是谢彬对新疆与中国西部历史命运的忧思,透过《新疆游记》我们可以解读其深重的民族忧患意识,其主要表现在谢彬对新疆交通、财政和物产资源开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马大正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辛勤耕耘了数十年,陆续出版了5本成果的结集:《厄鲁特蒙古史论集》、《边疆与民族——历史断面研考》、《中国边疆研究论稿》、《跬步集――新疆史探微》、《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新疆稳定问题的观察与思  相似文献   

8.
新疆多民族的区情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决定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新疆民族工作面临着不同的历史课题。在新时期新阶段,新疆民族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加快发展、注重民生、共同繁荣、维护稳定这四大历史课题;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实践,统一认识,扎实工作。  相似文献   

9.
民族学界对民族一直存在很多争议,部分学者认为民族并非真实存在,甚至出现了“去民族化”的思潮.民族概念争议的焦点在于“民族”与“族群”概念的对话以及是否用“族群”取代“民族”概念等问题,原因在于中西语境下的民族概念的歧义、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特性差异、意识形态的功能作用的重要影响,因此,应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趋势,抓住民族发展的基本特点,揭示民族概念的一般内涵,探求民族概念的研究路径来化解其困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留下了特定时期的一种民族印记。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是中国抗战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十年中,中日历史共同研究分为政府推动和学界推动两个方面,学术会议作为重要载体,名家云集,观点荟萃,研究成果丰硕。重庆正在大力推进的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与建设工程对于深化中国抗战史研究、推动"二战"历史研究的深入,对于促进"中日战争国际共同研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5.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特别是浙江树人大学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桑业明 《河北学刊》2004,24(5):50-53
虚拟是数字化的表达方式和构成方式的总称。其本质特点是通过数字化的合成 ,达到“思维如何思维”的直观 ,创造出“真”与“假”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虚拟在否定现实经验“真实”观念的同时 ,也促进了现实之“真”的重建。虚拟与现实既有相对立的一面 ,也有相互融通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