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依托,从地域文化传承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探讨吉林省土特产品包装的可持续性设计。富有地域特色的吉林省民族民俗传统艺术形式的挖掘、提炼、转换与应用是其实现文化可持续性的途径;包装材料的环保、包装结构的分解和回收以及土特产品包装的重复利用是其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具体方法。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中环境与文化的可持续性是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2.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到2015年,我国已经将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我国在多次重要会议及多项政策中都明确提出推进农业信息化。作为传统农业大省,吉林省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发展农业信息化,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如何促进互联网和农业农村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课题,并吸引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促进吉林省农业信息化及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消费需求出现了品位个性化、绿色保健化,强调资源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等时代性变迁的到来,创新、创业、再创业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本文对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概说,重点对吉林省行业性院校创业教育的现状作出评价,给出了提高吉林省行业性创业教育水平的路径方案。  相似文献   

4.
对于吉林省农业企业而言,在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很多企业的资金实力有限。因此,必须通过融资的方式获取企业产业化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吉林省农业企业产业化发展融资为主题展开论述,重点针对吉林省农业企业产业化发展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到1978年的恢复发展阶段,主要采用传统的人畜力耕作方式,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较低;二是1978年改革开放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自主发展阶段,农村经过几轮变革,第二、三产业迅速兴起,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收入得到增加,吉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程度有所提高;三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探索与完善阶段。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吉林省农业机械的应用已经由单纯的为粮食作物生产服务向其他相关行业延伸,农业机械装备情况得到很大改善,农业机械发展水平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种植业占吉林省农业生产的较大比例。因此种植业的发展情况关乎吉林省以至于全国的粮食安全。种植业的影响因素很多,非人为因素更是占据较大的比例,因此,种植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与俄罗斯在农业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合作的规模不断扩大。吉林省同俄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是双方经济发展的共同需求,双方的农业合作从早期的中国农民自发到俄罗斯租种土地,发展到以中国企业参与农业合作为主,吉林省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农业合作越来越成熟,但仍存在一些短期难以克服的困难。基于此,以吉林省民营企业对俄农业开发合作研究为视角,提出双方农业合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加快中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进程,我们必须从社会层次、区域层次、组织层次这三个层次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循环农业经济长效机制,规划发展方向,寻找发展路径,解决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9.
钱蔚 《科学发展》2016,(6):65-71
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不论是决策者还是客户都热切希望企业能生产出更具可持续性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这是开启循环经济模式、打造企业循环优势的最佳时机.尽管企业是推动循环经济转型的关键,但政府扮演的角色同样不容小觑.政府需要创建适宜的政策环境,扶植各种循环商业模式发展.这些政策包括:税收基础由劳动力转向资源;制定各行业具体的回收目标;使企业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负起责任;为再生资源的利用提供税费优惠.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西部大规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于2007年9月正式启动。从长远发展和战略角度看,吉林省西部生态环境管理质量对改善全省整体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西部草地超负荷达50%,退化土地占可用草地面积的42%,严重破坏吉林省西部生态系统的平衡,阻碍吉林省西部草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经营者间高效合理流动,有利于在实现农业规模经营、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加速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吉林省近几年农村土地流转无论从规模上还是速度上,都呈上升趋势,但也应意识到,作为农业大省,吉林省农地流转起步较晚,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相较于其他省份仍有许多障碍因素亟待克服。从政府、农户、资金及中介服务四方面分析制约吉林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地流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经济区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新空间,也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和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在新常态的发展形势下,以生态循环理念引领农业经济区产业布局,破解资源环境瓶颈,推动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和美丽新农村建设,成为农业农村地区挖掘新潜力、 培育新机遇、 拓展新空间的重要举措.笔者以天津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其在生态持续建设、 农林产业发展以及村庄整合与服务等方面面临的困境;进而,从多学科、 多平台以及反规划等方面,进行了规划理念和方法的创新探索.最后,提出了生态循环主导下的农业经济区规划策略,包括以生态为先,融入社会发展新元素,实现多方共赢;以循环为基,建立林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示范;以村民为本,探索林下村庄保护与建设的新路径等,并对实施成效和机制建设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3.
张强  刘晓霞 《现代交际》2014,(1):125-125
目前,我国吉林省农业的发展是以要素投入为主,即主要依靠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投入,在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不断增多,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既限制农业可持续发展,又制约农民收入水平的土地季节性撂荒和粗放经营以及土地利用效率下降等现象。所以,加强吉林省新农村建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农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农业科技、农业生产输送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的人才的重任。农业院校的学风好坏事关农业现代化建设。本文对吉林省涉农院校本科学生学风现状进行了调查,简要分析了影响吉林省涉农院校学风建设的因素及原因,通过实践,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吉林省涉农院校学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如今众多学者都在关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中国是农业大国,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因此,保障每个村民的健康是我国各级政府和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当今我国建设、发展农村卫生事业的重要工作,是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历史沿革入手,对吉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进行了阐述,从参加合作个体、供应方、政府部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滕怀强,中共党员,1988年生于吉林省安图县,2010年7月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发展学院。同年,进入吉林省大学生村官行列,现任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万宝镇红旗村党支部副书记。  相似文献   

17.
高峰 《城市》2013,(5):44-47
一、武汉两型社会建设的主要经验(一)循环经济发展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目前国内各大城市几乎都已取得了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的共识。武汉城市圈在两型社会建设中,也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突破口,在产业布局和规划上以产业为链条、以园区为载体,从城市圈内外循环、产业配套循环、园区之间循环、企业内部循环等多个层次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8.
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今后我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方向,城市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地区和重点地区,因此研究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与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揭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简要分析了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对国内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家重要农业大省,吉林省内各地分布着各类特色农产品,提升"互联网+"时代创意农业产品的包装设计,能有效打造高附加值的创意农业品牌。目前,吉林省创意农产品包装仍存在包装过度、保护功能差、缺乏文化特质、同质化及时代性不足等问题。创意农业产品包装设计应凸显地域特色,强化保护性能,重视符号设计,倡导低碳理念,满足人们高效便携需求,以更好地助推吉林创意农业在"互联网+"新兴业态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关于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志权 《科学发展》2013,(12):63-71
家庭农场与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是农业经营主体,但这些经营主体功能不同、各有优势,它们是互补关系,而非取代关系。上海市松江区和吉林省延边州的家庭农场在我国具有典型意义。松江区、延边州为了避免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可能出现农业被边缘化、农地粗放经营等问题,探索发展了家庭农场。目前,各地发展家庭农场的积极性很高,但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这些认识如得不到及时澄清,可能使家庭农场培育偏离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