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民族语言的百科全书,反映了一定时期的风土人情,民族谚语的翻译工作自然备受重视。当代翻译理论学派林立,观点各异,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翻译观点对现代翻译理论影响深远。"功能对等"是其理论核心,本文将以奈达的翻译理论解读谚语翻译。  相似文献   

2.
尤金·奈达,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其提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即翻译时不是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达到功能上的对等。此理论的核心在于:从源语的意义、风格和读者的反应出发,实现最高对等或者最低对等。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强调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保持一致。本文以大卫·梭罗的《A Winter Walk》汉译译文《冬日漫步》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功能对等理论内容及原则基础上,探讨怎样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利用怎样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对英语影视剧进行字幕翻译,最终达到功能对等。  相似文献   

4.
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应用,需要遵守几点原则。为令更多学生可高效掌握商务英语文本翻译技巧,本文将分为三部分展开研究。首先,文章简述商务英语文本翻译的核心特征。其次,深入剖析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及原则。最后,文章对商务英语文本翻译中功能对等原则的应用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翻译界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提出的翻译理论及其原则不仅丰富了我国翻译理论,而且对翻译实践也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本文通过介绍"功能对等"理论的发展历程、奈达主要发展思想的三个阶段、"功能对等"理论概论以及其局限性,使大家对奈达的翻译理论有更加科学的认识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赵芳  王洁欣 《职业时空》2012,(1):147-149
好的商标翻译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好的第一印象,而且可以对产品的销售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尤金奈达的对等翻译理论在进口商标的翻译中有可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在该理论指导下翻译进口商标时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不仅要达到语言功能上的对等,也要具有对等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奈达翻译理论出发,将《十日谈》不同版本的中译本与原文进行对比,试图探明运用奈达功能对等理论有效传递文化信息、对文化缺省进行翻译补偿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功能对等是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这一翻译理论对中国翻译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数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语言,有着极其丰富的外延和内涵,在文学作品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因此文学作品中数字的翻译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以文学作品《浮躁》为例,从功能对等角度出发对该作品中的数字进行了分析,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数字翻译策略,以减少翻译误区。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中的精华。汉英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语言中包含大量的习语表达。习语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习语翻译则更讲求原语和译语意义之间的对等和共鸣。因此,翻译习语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据来探讨、总结和归纳英语习语的基本翻译方法和技巧,以便使译文更好地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外影视作品愈来愈受到国内观众和外语学习者的热爱,影视字幕翻译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现今流行的英剧和美剧进行案例分析,结合自己作为字幕组人员之一的经验,以功能对等理论和归化法作为理论依据,探讨字幕翻译中的"本土化"现象,力求找出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实现"本土化"的方法,以求更好地实现字幕翻译的目标,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功能翻译理论是以目的法则为主的理论体系,该理论拓宽了翻译理论的研究范围。本文将功能翻译理论引入文学作品翻译研究,认为功能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说明其在翻译实践中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对翻译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难,诗歌翻译则更难。诗词的意象、诗歌的韵律、诗人的情感等皆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要考虑的因素,即所谓的"对等"。上世纪60年代末,翻译学家奈达(Eugene Nida)"功能对等"理论的提出对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奈达的"功能对等"应用于赏析诗歌翻译中,以汪榕培和宇文所安对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译本为例,分析两位翻译家在译文中如何实现"功能对等"论。  相似文献   

13.
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是一颗耀眼的文学奇星,他从1979年发表的《且听风吟》获得群像新人文学奖之后,相继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其中长篇小说《海边的卡夫卡》于2006年获得世界奇幻奖,是奇幻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本文将以《海边的卡夫卡》汉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探讨林少华的翻译是符合功能对等翻译理论的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14.
开高健是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其作品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倾向。他在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技巧的同时,融合了日本传统文学的特点,巧妙地将现实与虚幻相结合,通过"离心"与"向心"的创作方式,形成了以丰富的描写见长的艺术风格。本文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以开高健的随笔《靴を投げて》为例,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日语散文翻译中对标题、修辞格等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政府工作报告》是严谨的政治文本,其英文版本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窗口,其独特的文本形式要求翻译时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准确传达原文意思,让译语读者清楚明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更多地考虑了目的语读者的反应,因此从功能对等理论出发,探讨了在翻译《政府工作报告》时采取的直译、直译加注释、意译、增译等不同翻译策略,以期让译文更符合译语读者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16.
自从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他的对等原则以来,这一理论对于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传统的翻译理论主要强调源语与译语之间的关系,而奈达的对等原则强调了读者的反应,非常适合公示语这类实用文体的翻译。文中结合公示语的重要性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列举了一些案例,探讨如何利用奈达的对等原则理论,指导公示语的英译,从而提高其英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以及中国在国际贸易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涉外经贸规模逐渐壮大,对财经类文本的翻译需求也日益增加。由于财经类文本的翻译有其独特的要求,因此需要译者深入探讨翻译财经类文本时需采用的翻译策略。本文从功能对等理论着手,结合财经类文本翻译实践中的翻译实例,就财经类文本的英译汉翻译策略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了某大学商学院课程大纲的英译。该文本是为国际交流和学分转换而提供的课程说明,内容是对相关专业的课程介绍和教学大纲进行简要说明。通过对中文课程大纲的词汇、句法、语篇特点进行研究,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笔者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进行翻译,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活动日渐频繁,影视剧的互相传播就是其中一个途径。笔者注意到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中,经常会出现俗语。俗语应用广泛,因此俗语翻译的成败直接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也对文化理解产生影响。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影视剧中的翻译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影视剧俗语的翻译要在注意中韩两国的语言差异、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以中国观众能够理解接受作为标准,避免直译和误译。  相似文献   

20.
大多数高校都会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商务翻译》课程,该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翻译能力和翻译理论水平,特别是提高学生在商务英语方面的翻译能力,使学生了解更多商务英语相关词汇的翻译以及相关的翻译技巧;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并提升自身的商务翻译理论水平,为将来可能从事翻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翻译教学仍停留在传统教学的层面,笔者根据目前所在学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现状,尝试在商务翻译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来促进学生翻译能力实质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