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聊斋》中黄英的形象是蒲松龄笔下一个女性形象的代表,她不同于其他狐鬼妖魅,而是自始至终以人的形象出现。黄英的形象反映了蒲松龄在创作中追求形、景、情、意、神相结合的艺术境界,表达了作者在新的经济条件下的价值观念和理性思考。黄英的“精”是作者思想灵魂的寄托,黄英的“神”是作者的形象寓体,而黄英的“人”则是作者的理想化身。  相似文献   

2.
诗歌审美过程是审美者先被作者所用形象吸引感动,继而突破外在形象,破解作者组合形象的方法——比喻之法,了解作者真正的情感,最后被作者这种形象的设计之美所教育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该文全面审视了老舍小说所描写的市民女性形象,指出与时代风云的密切联系、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人物出场的对照模式是作者塑造这类形象的基本特征,由此可以窥见作者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演进轨迹及其女性观的发展历程。老舍此类形象的成功刻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作者为导演话剧《我爱莫扎特》所作的导演阐述(该剧参加’95广东国际艺术节获导演一等奖)。作者先对剧本的叙述结构、心理结构、哲理结构与形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排演该剧在视觉形象、听觉形象及演员表演等方面的处理构想。  相似文献   

5.
杜丽娘形象的现代性来源于作者超前的意识、深刻的思想和对生命独立的、超越当时社会的思考,这种思考给作者笔下的人物注入了个性,使其血肉丰满,具有独特的情韵内涵,从而使杜丽娘形象长存不衰,还直接影响了红楼梦的创作。  相似文献   

6.
宋江形象是复杂多变的,他既是一个历史的、客观的人物,同时又有作者对他的塑造,其间也伴随作者一些主观情感色彩,可以说,宋江这一形象承载着多种视角。结合文本探求宋江前期形象,认为这一阶段宋江形象特点主要是孝与义。  相似文献   

7.
怎样研究、注释、欣赏、教学诗词?本文就此问题略抒己见。一、体会作者,化身作者、以作者亲身出场的方式,进行诗词的解释,这样就能把作者写作此诗词时的思想活动、感情活动和如此写作的目的要求的心理活动,详尽细致地摆在读者的面前了。二、体会作品、深入作品、成为作品中情节的参加者,用这样的方法对作品进行解释,则作品在如何运用语言技巧以充分具现着作者,具现着作品的主题,就明显地摆在读者的面前了。三、体会形象、使形象再现,使形象复活。文学作品的语言,基本上都是形象语言。字词语句典事用到具体地方构成形象租字词语句典事原义是有关的,但不见得全是原义本义,甚至和原义本义相反或比原义本义的内容大得多。所以一般只注释它们的原义本义,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使阅读者不能明白易晓。要使形象复活,形象再现,那就  相似文献   

8.
艾.巴.辛格的作品《卢布林的魔术师》塑造了埃丝特、玛格达、泽弗特尔、埃米莉亚和埃尔兹贝太等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是那个时代犹太妇女苦难生活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犹太宗教和传统文化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和作者的犹太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9.
从紧箍儿看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起孙悟空,人们想到的常常是一个乐观的战斗英雄形象.他的幽默、机智、自信、勇往直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因此成为最深入人心的一个喜剧形象.但同时,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在这个喜剧形象背后却蕴涵着浓厚的悲剧性.从紧箍儿,从作者对孙悟空的矛盾态度,联系明中叶社会文化背景和作者思想来考察,可以看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内涵及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鲍文卿、鲍廷玺义父子是《儒林外史》中两个重要的戏曲演员形象。他们在书中的出现 ,与作者吴敬梓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及其道德理想密切相关。鲍文卿的宽厚品质是作者道德理想在作品中的体现 ,但作者自身思想道德的矛盾性和局限性 ,使鲍文卿这一形象在客观上具备了讽刺意味。鲍廷玺的经历与作者的经历相似 ,作者意在通过鲍廷玺的蜕变过程 ,多方面地反映其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11.
莫言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早期小说刻画了追求唯美爱情的女性形象,给读者带来唯美、温馨的感觉。中期小说塑造的以戴凤莲为代表的野性十足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新时期女性追求全面解放的赞赏。后期小说中充斥着大量女性生理细节描写以及对本能欲望的过分渲染和夸张,使得女性形象变成了男性欲望化对象,构成了对女性的亵渎。这种媚俗化女性形象塑造模式主要是作者迎合市场所致。  相似文献   

12.
胡屠户是《儒林外史》中身处社会底层身份卑贱的小商人,是作者刻画得较为生动鲜活的形象之一,作者通过对他的描写、形象地反映了科举制度对人的价值观的扭曲,深刻揭示出促使儒林士人在科举道路上苦苦攀登、至死不悔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3.
南宋文言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在身份、性格、行为模式上都与前代的文言小说不同。但无论是市井女性形象、守礼女性形象、情欲女性形象,或是复仇女性形象,都是小说作者在对现实中的人进行道德上的教化,而这一创作动机是受了南宋理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罗兰·巴特宣布作者之死虽然消解了作者的权威,但也遗留下了不同作者之间的差异被忽视、读者对作者的期待无着落,以及文本意义生产体制与机制难以解释等问题.福柯对"什么是作者?"的追问从作者一功能体的角度为作者保留了一席之地,但仍没有解决巴特留下的问题,他们对于作者的轻视是一致的,忽略作者为文本提供意义的可能性问题在福柯的理论中也仍然存在,他也像巴特一样没有建立起从读者的群体想象角度来理解作者形象的观念.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使作者复活,不是要重新恢复他的权威地位,而是要通过恢复对作者的考察,解释文本意义生产的机制,为揭示文本意义的生产过程建构起完整的解释框架.作者复活的理由在于作者是一个以身体感受为存在基础的鲜活的个体;被语言系统建构出来的作者在文学活动中仍然在发挥着作用;在各种力量共同塑造作者形象的时候,具体的作者个体也仍在发挥着作用,并没有完全消失;读者也为作者设定了一个公共的形象,一个运用共享代码进行编码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15.
从道德伦理角度对“小人物”形象一味认同的态度是解读上的一种偏失,有悖于作者的创作意图。褪去笼罩在“小人物”身上的道德色彩,从理性的层面对“小人物”形象重新予以审视,则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观点:“小人物”形象是奴性意识的化身,是善良幻想的典型。“小人物”形象寄寓了作者的同情,但更多地倾注了作者对其劣根性含蓄而深沉的抨击,基本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相似文献   

16.
《水浒传》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并且通过作品的故事设定、人物形象、创作目的等方面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价值。《水浒传》中从故事设定来看体现了儒家的仁政与民本思想。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们几乎都符合儒家理想的君子形象,具有仁义、孝顺、忠良、守信等品质。而以高俅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形象与梁山好汉们的形象恰恰相反,他们奸邪、狡诈、荒淫、虚伪、腐败,与梁山好汉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施耐庵通过《水浒传》对现实的影射,表现了他对社会环境的不满,体现了作者心中对儒家仁政学说以及理想君子形象的向往和追求。  相似文献   

17.
艾·巴·辛格的作品<卢布林的魔术师>塑造了埃丝特、玛格达、泽弗特尔、埃米莉亚和埃尔兹贝太等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是那个时代犹太妇女苦难生活的写照,同时也反映了犹太宗教和传统文化对作者创作的影响和作者的犹太传统意识.  相似文献   

18.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重要代表作家,也是一位擅长刻画女性形象的男作家,他塑造了许多性格各异、神态生动的女性形象。但由于作者男性中心意识的潜在影响和拘囿,这些女性不是被理想化和神圣化为女神/地母形象,就是被扭曲、变形为尤物形象,或者沦为承载意识形态观念的符码。这既与作者自幼的生活环境及其母亲、萨满教文化及现实复杂斗争形势的影响分不开,也给创作的艺术审美带来了一定的遗憾。  相似文献   

19.
《红字》中的珠儿是作者霍桑着力塑造的一个文学形象,她是自然、完美的象征。她的形象映照出小说人物的矛盾关系和当时的社会宗教矛盾,同时展现了作者霍桑矛盾的思想。她的完美揭示了矛盾的存在,并在这种碰撞中给作品以希望的闪光。  相似文献   

20.
国家形象的内涵及其功能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首先探讨了国家形象的内涵 ,剖析了国内形象与国际形象的差异 ,以期纠正国内学术界在这一概念上存在的误解 ,从而拓展本课题的研究视野。在此基础上 ,作者以美国等西方国家对国家形象的塑造为例 ,对国家形象的政治、外交与商业功能进行了深入的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