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展出了一批古代文书,其中有三件于阗语—汉语双语文书,严格意义上,是两件双语、一件有于阗语注音的汉文书。第一件《桑宜没欠款》,馆藏编号GXW0107,所涉及人名大多是于阗文书中常见,年代大抵形成于8世纪末的30年之间,所记事件发生在古代于阗著名的杰谢。第二件编号GXW0038者,曾定名为《汉语于阗语双语契约》,但从剩余于阗文字判断,更像是下级对上级的辩状公文。于阗语部分出现催促交纳thauna"布;絺紬"的语句,亦反映出8世纪末古代于阗社会对纺织品的强烈需求。第三件是《杰谢首领勿劳便緤布契》,馆藏编号GXW0163,此件看似双语文书,实际上是一件有于阗语注音的汉语文书,虽然残破,但具备提示作用。本文主旨,在于解析这三件文书所涵盖的语言、历史信息。基本结论:从文书所涉及的人物以及事宜而观,这三件文书应属于一个时代,甚至可能出自同一处遗址,反映了8世纪后30-20年杰谢地区的生产、生活以及居民的构成,值得结合其他文献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发现的《贞元七年七月杰谢乡牒为请大王处分事》文书为线索,针对唐代于阗的乡里制度、杰谢与质逻的关系、于阗王的地位、阿摩支以及于阗陷蕃的年代等问题进行了考察。本文所介绍的这件文书不仅首次证实了唐朝乡里制度在于阗的实施,而且是和田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年代最晚的贞元年号文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镇守军为研讨对象,希望通过于阗镇守军的情况了解军镇制度在西域的发展。唐代于阗史研究,离不开和田出土的于阗文书,而于阗文书尤其是汉文文书,则多为军镇文书,对于研究于阗镇守军及更基层的军事单位如杰谢镇等,提供了最为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于阗镇守军的很多问题尚不清楚,本文重点探讨了镇守军的主要职官。  相似文献   

4.
近年和田地区共发现五批唐代汉文文书残页 ,全部流散民间。其中第三批已为作者刊布考释。本文刊布、考释第四、五批文书 ,通过对文书的内容、文字、用语、职官等的考释 ,推断这批文书的时代为唐代 ,探讨了随军营妓、唐代棉花称花以及“秤”这一衡量单位的重量等问题。文书为唐代于阗史填补了“亻占镇”、“光 ( ?)里”、“神山馆”等镇、里、馆之名 ,同时又丰富了我们对唐朝在于阗的职官及军务活动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关于黑水城所出一件元代经济文书的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黑水城所出的"亦集乃路总管府验粮文"很可能为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前 后的文书,是亦集乃路广积仓的申验粮文书。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所藏和田汉文文书中的习字部分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习字文书的内容、形式,进一步讨论文书的写作时间、习字者以及年代背景等相关问题,从而了解唐朝统治时期于阗的汉化教育以及中原文化对于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鸜鹆镇是唐代设于西州天山县西面的一处镇戍。2001年吐鲁番阿拉沟峡谷东口鸜鹆镇故址出土一批唐代文书。在对相关文书作出更进一步的缀合后,我们复原出一份完整的烽铺名籍。鸜鹆镇是目前唯一有确切遗址且出土大量文书的唐代镇戍。以阿拉沟所出文书为基础,本文对鸜鹆镇下辖武库、镇仓以及游弈所等机构作了深入探讨,指出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西域镇戍体制由番上制向募兵长镇转变,鸜鹆镇文书处于新旧交替的历史阶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元代亦集乃路税粮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赋税历来是关系国家命脉、百姓生计的大事,但是关于元代亦集乃路税粮的记载几乎是一片空白。20世纪黑水城出土的内蒙古藏、英藏、俄藏文书中有一些涉及税粮的重要内容,虽多为残件,却保存了亦集乃路税粮征收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其中的税粮账册为主,分析税粮的种类、税额等基本情况,复原部分文书,并与俄藏西夏赋税文书进行比较,揭示亦集乃路税粮征收的基本规律和农业种植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9.
西夏题记文书是西夏文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真实准确地反映西夏社会各种宗教活动的面貌,是研究西夏文书档案的珍贵资料。本文根据已经公布的材料,通过两个部分对西夏题记文书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是西夏题记文书的概况,西夏题记文书根据其所反映内容的不同,分为功德发愿文、供养人榜题和巡礼题款三种,并举例说明。第二部分是题记文书内容的总结,分为八个方面:文书撰拟的平阙制度,选择修造佛塔寺庙等的时间,西夏纪年,西夏国名,西夏国建置,西夏地名、职官和军名,西夏人的敬佛活动以及题记文书写作的相关特点等。  相似文献   

10.
刘自稳 《文史哲》2022,(5):59-74+166
“单独简”是里耶秦简中典型的文书形态,即一枚内容已经写完而不需编缀成册的木牍。依据文书格式的复杂程度,单独简牍所载文书又可分为单一公文和组合公文两类,单一公文在呈送、转发和追文等场合下可形成组合公文。里耶秦简中还大量存在由多枚简牍组合而成的文书,依据文书所用简牍形制又可分为单行简册文书、两行简册文书和组合简牍文书。其中,将单独简牍文书中组合公文的不同构件分书于单枚木牍上时,所形成的文书形态就是组合简牍文书。根据里耶秦简中多简牍文书的存档方式以及汉初告地策文书的组合方式,秦代基层组合简牍文书可能使用编联或捆扎的方式形成完整文书。  相似文献   

11.
《羊年契约文书》是黑城出土的14世纪蒙古文文书.该文书第一行写有“羊儿年正月初五”.据其内容,应该是一件民间交往的契约文书.因此,可将这份文书暂定名为《羊年契约文书》.中国古代一般用“天干地支”纪年法,60年一循环,但《羊年契约文书》只记地支,未写明其天干,所以,仅依据地支纪年来确定此文书写成的具体年代有一定的难度.根据《羊年契约文书》的内容以及与其相关的汉文文书互相对比,结合文书中出现的个别专用名词,比如司属衙门的名称等,与有详细纪年的文书相比较,结合天干地支纪年法,可以推断该契约文书书写的具体年代.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收藏的和田出土汉文社会经济文书,为我们展示了于阗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基本面貌,以及镇守军与当地社会经济关系的一些侧面。我们看到,于阗镇守军向当地百姓收取"正税"、"驮脚钱"以及实物等各种税赋,镇守军已经切实地掌握了于阗当地百姓户数和男丁的统计信息。通过文书可以了解于阗经神山至拨换城的道路上"馆"的一些情形,同时可以看到守捉管理递马的情况。另外,还可以看到于阗镇守军的镇兵也有不少是携带家口居住在于阗,这些家口的相关事务,可能是由兵马使来负责。我们还可以透过文书了解民间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些细节。  相似文献   

13.
清水江文书的弆藏数量及研究利用价值,近年来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因此,有必要结合田野调查和相关文献典籍,分析当地见存文书的分布特征,探讨其所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总结其与当地社会经济生活的对应密契关系,并结合新近公布出版的天柱契约文书,就其地域分布特点和颇为罕见的归户性特征等一系列问题,逐一予以合理的解读与阐释。而大规模地整理编纂地方私家文书,无论揆以徽州或敦煌文书的出版研究经验,均必能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史等诸多学科的发展,大将有裨于学术文化事业的兴盛与繁荣。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开是司法文明的重要标志,裁判文书网络公开是司法公开的重要内容。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对于探索案例指导制度、构建法律职业化与法律共同体、强化司法权威、完善公民教育、推动社会诚信,以及促进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都具有积极意义。目前,裁判文书上网率不高、公布时间过短、追责与监督机制不完善、配套制度不健全等直接影响着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制度的功能实现。通过多渠道提高裁判文书上网率、分层次有区别公开、建立多元追责与监督机制、尝试公开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将在现有制度环境中最大程度地推动裁判文书网络公开的普及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在吐鲁番出土的众多文书中,回鹘文书是其中的一种。经研究发现,回鹘文书的基本结构与唐宋时代中原地区同类文书十分相似。文书开头都是立契日期,继而是借贷人与债主双方的名字及借贷原因、所借钱物与数额,其后就是还债期限、利息数额(有的未写)和保证,最后是证人、债务人和立文书人的签字或盖章。在对此类借贷文书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吐鲁番出土的麴氏高昌国资料 ,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当时历史的认识 ,其中的各种官文书 ,不论上行文书还是下行文书 ,不仅提供了高昌的制度史资料 ,其文书本身也是极其珍贵的史料 ,因为在古代官僚制度中 ,文书制度是重要内容之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对高昌国下行文书符进行了重新讨论 ,涉及符这种官文书在高昌的来源、变化 ,符的运行以及存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黑城出土的夏元时期的契约文书,尤其是其中的谷物借贷文书都是承袭以往的文书制度,两个时期的文书既有差异,又有很大的关联性。本文对比夏元时期的谷物借贷文书契约,考察夏元文书各自的特色、谷物借贷文书在借期和还期方面的时间问题以及黑城地区的谷物种类、夏元习俗的传承等问题,试图揭示黑城地区夏元时期的一些经济活动特点和社会面貌。  相似文献   

18.
徽学动态     
《徽州社会科学》2008,(10):28-28
黄山学院冯剑辉博士在某国内图书馆发现一份宋代宝祜四年(1256)的契约文书,经查证,文书中的“武山乡尤昌上都”地名,系安徽祁门县“武山乡”,从而确定这是一份从徽州流出的徽州祁门县契约文书。冯博士的考证,不仅为该份宋代文书确认了域属,也为宋代徽州契约文书的发现增添了新的珍宝。由于年代久远的纸质文书不易留存,宋代徽州文书现存已不过几十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刊布新发现于洛浦县的两件古代文书残页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文书纸张、用语和职官的考释,推断出古文书是公元705年至公元8世纪八九十年代唐朝的军事事务文件,反映了唐朝与吐蕃争雄西域期间的情况.文书中的"副守捉将军"一职弥补了两《唐书》对职官记载的缺漏.文书的内容丰富了我们对唐朝经营西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楼兰遗址和楼兰古城出土了大量的汉文简纸文书,这些简纸文书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是楼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文书不但出土地点集中,纪年年号较多,而且绝大部分都属官方文书,涉及当时政治、军事、经济、屯垦、文化、交通、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楼兰文书的出土,历经一个世纪,先后共有五批。第一批出土文书是1901年3月斯文·赫定在其发现的楼兰古城中挖获的。赫定将这批文书带回欧洲至今收藏在瑞典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里,其资料交由德国汉学家卡尔·希姆莱进行整理释读。希姆莱于1902年发表了《斯文·赫定在古罗布淖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