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生 《云梦学刊》2010,31(2):38-40
郭店楚简有关“吕望为臧”的事迹。为解释《天问》“迁臧就岐,何能依?殷有惑妇,何所讥”一节提供了重要依据,结合《庄子·田子方》篇相关记载,可以推知该节是对姜太公传说的记述。  相似文献   

2.
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云:“爰自汉室,迄至成哀,虽世渐百龄,辞人九变,而大抵所归,祖述楚辞,灵均余影,于是乎在。”刘熙载《艺概·赋概》云:“骚为赋之祖。”他们都看到了汉赋之艺术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楚辞特别是《离骚》的影响。后代学者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也多以《离骚》为例进行分析,对《天问》一篇则涉及不多,而实际上《天问》中的某些特征亦鲜明地显示了由楚辞到汉赋过渡的痕迹。一、“赋家之心”作为赋诗意义上的“赋”,最早当见于《国语》,“赋”本有诵诗之意,即班固《汉书·艺文志》所谓“不歌而诵谓之赋”。“赋”…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对“斡维”“天极”“顾菟”的解读,并非新解,只是沿用前人之说。他的“‘女歧’为尾星”“‘伯强’当为箕星”的说法倒是别致,但不符合文本原意,也不符合全诗主题。“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句中之“利”当读若“黧”“黎”。《天问》中“女歧无合,夫焉取九子”二句是针对前人关于“氐”星和“亢”星“以合时应”占语的质疑,实际也是对前人制定的金科玉律的怀疑。离开了全篇主题和层次,单纯的训诂是不能准确解读楚辞的。  相似文献   

4.
考析《天问》中屈原所问之本意,或当指楚文王时之事。盖大鸟之谓,当是指文中所言此大鹏鶵也,大鹏羽堕如雪,血洒如雨,因是而鸣,而又疑丧乃葬之讹(丧、葬同属阳部,或因音近而讹)。盖大鹏广数十里,其体硕大,不知何处可葬。王子乔仙化之事,在先秦典籍中鲜见,至汉代以后,则流俗怪说,陡然兴起。溯其上源,盖在秦汉方士盛行之际,至蔡邕之时,备受推崇,而后遂窜入道家神仙的体系。而从王子乔迁变的论述中,亦可知《远游》篇在很大程度上或非屈原所作。  相似文献   

5.
叶庆兵 《天府新论》2021,(2):140-149
《楚辞·天问》为屈原根据楚先王宗庙壁画而作,经历了从图像到文本的过程。这一生成过程对《天问》的文本特征产生了重要影响。《天问》集天文、地理、神话、传说等内容于一体,在文本上具有极大的综合性。这是由于具有宗教作用和训诫意义的宗庙壁画本身含有这些内容,屈原据图而作,自然受其影响。《天问》内容丰富,但在结构上有清楚的层次,从出土汉画像石来看,层次分明亦是壁画的通例,《天问》的结构安排也应与楚宗庙壁画有关。《天问》虽是据图而作,但却不是“述图之作”。屈原在创作《天问》时,一方面客观呈现壁画内容,另一方面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并调动个人的知识储备。这些内容融入《天问》中,使得《天问》据图而作的线性叙事结构被打破,从而造成文本“不次序”。总之,《天问》的文本特征多与其从图像到文本的生成过程有关,其文本所存在的问题也应放到这一过程中去考察。  相似文献   

6.
殷光熹 《云梦学刊》2003,24(1):10-12
《天问》的艺术特色,大约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把握,即诗体上的独创性、心态上的开放性、内容上的神秘性、文风上的犀利性及结构上的独特性。了解了这五点,对我们正确认识《天问》的实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成虎 《云梦学刊》2005,26(5):38-41
作为中国古代的重要文献,《天问》具有多科性和多意性,其阐释价值和研究价值很高。它不但是文学文献,而且也是哲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神话学等方面的文献。但在翻译中,译者一般只能侧重一个方面进行处理,造成其他方面信息的遗失。在总结《天问》现有研究与英译问题的基础上,我们从阐释、文本和文化等三方面探讨英译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于《天问》“问地”奇特的开局,前人曾有五种不同解说,多数人认为主要是因地形与鲧禹治水有关,故“问地”就要先问鲧禹治水。实际上,这个奇特的开局,不仅与前后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更是强烈地表现全诗主题的需要,也是继承以往地理经典托名于禹这个传统做法的必然选择。其“笔机飞舞,墨势淋漓”,貌似奇特突兀,实乃顺理成章。这个奇特开局再次证明《天问》是屈原良苦用心之作,可谓千古奇文。  相似文献   

9.
王汝弼尝论屈原所任左徒是左史。今考《哀郢》所言“去终古之所居”的语法结构与“从 彭咸之所居”等句全同,“终古”当为人名,即夏代史官,屈原借以自指。“去终古之所居”是指屈原被 贬离左徒的史官职位。古代史官所掌图册中有丰富的绘画作品,终古且有泣图出亡之意。《天问》正 是屈原作为史官离职时的泣图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七),发表了由曹锦文先生整理的《凡物流形》篇,引起众多学者的兴趣,两年多来,已有一批研究文章发表。从较早的有关简文训释逐渐深入到了对其思想、结构等方面的研究。那么《凡物流形》在哪些方面与《天问》相似,在哪些方面又相异?能否说"其体裁与性质""与《天问》极为相似"呢?我们不能因为对出土文献的偏爱而拔高其价值,应当在实事求是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张玉龙 《云梦学刊》2004,25(2):16-18,54
蒋廷黻是民国史上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即开展对蒋廷黻的研究。迄今为止,学界主要以蒋氏的近代史观和学者从政前之政治思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以后的思想演变和政治实践较少涉及。解读与析评蒋氏近代史观乃此一时期的中心论题。全面而深入地对蒋廷黻其人其学进行研究仍是学界努力的方向,而历史主义的态度、对史料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出版以及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无疑是达成这一研究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陈东成 《云梦学刊》2014,(1):139-144
《周易》是一部蕴藏无穷智慧的宝典,拥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善、公、实、全”四大翻译批评原则就是依据《周易》的哲学思想提出的,这是从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翻译批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张若兰  刘筱华  秦舒 《云梦学刊》2008,29(6):145-148
典籍的翻译是一种研究型翻译,它比其它翻译具有更大挑战性.通过对<楚辞·少司命>三种英译的比较研究表明典籍的翻译具有更大的译者介入空间,因此.更需要译者发挥自己的才能,学识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交际法视角下英语语法教学再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旭红 《云梦学刊》2009,30(5):141-143
大学英语“语法”在“教与不教”,以及“怎样教”等问题上一直受到研究者和教学者的密切关注。在交际法教学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大学英语课堂出现了过分注重语言的意义,而忽略了形式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在“以形式为中心”、“以意义为中心”等理论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学习者在迷茫之余表现出了对于语法学习的需要。传统的脱离语境的对外语规则的讲解遭到了摒弃。在新的语法教学方式中,基于数据驱动的语法教学将交际和形式结合起来,为探索有效的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语法隐喻视角下Pseudo-分裂句的功能投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艳姿  贾德江 《云梦学刊》2008,29(4):141-143
从假拟分裂句的语法隐喻机制出发,以语篇功能和经验功能为核心来探讨wh-分裂句的教学语用运作机制.分析的目的说明:语法教学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特殊的句式有利于展示独特的多维功能;句法研究应超越对结构和形式的分析.强调形式与功能的互动辨证以及意义与语篇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回指是一个语言表达式在同一篇章中被用来指代另一个语言表达式所表达的意义或事物的语言现象.回指可以分为直接回指和间接回指.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转喻视角,以间接回指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映射以及间接回指中部分与部分之间的映射为依据,间接回指可分为辐射类、预设类、上下义类三大类和邻近类、因果类、前后景类三大类.  相似文献   

17.
夏建群 《云梦学刊》2008,29(3):154-156
图书馆具有向往自由、追求公正、务求秩序、注重效益的内在品质.只有认识这些,方能达到认识图书馆的本质,提升图书馆工作艺术服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外高校教师培训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亚厉 《云梦学刊》2007,28(6):120-122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用国际视野来审视我国高校的师资培训工作,有积极意义。而通过对世界上高等教育比较发达的一些国家高校教师的培训情况进行比较,可学习与借鉴国外高校教师成功经验,取长补短,为我所用,更好地提高我国高校师资培训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