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世价值"是为了解决价值共识问题而提出的,但"普世价值"存在诸如片面强调主观普世价值、混淆基于公共客体的普世价值与基于相同客体的普世价值、只考虑到世界范围的价值共识等问题。"公共价值"则可以避免"普世价值"的上述缺陷,而且融入了民主、平等、和谐等现代社会的核心理念,较之于"普世价值"有更丰富的内涵、更深刻的说服力。因此,用"公共价值"解决价值共识问题是最恰当的。  相似文献   

2.
普世价值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内核,然而感染资本主义“病毒”的它存在着根本性缺陷。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普世价值必然表现为抽象人性论、超越阶级性、否定价值相对性。要解蔽普世价值的实质,透视其在经济、政治、意识形态方面的真实意图,就应该科学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的两面性,即:立足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被动接收”向“主动出击”转换,积极推广中华文明;培育好社会主义之“根性”;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3.
汶川大地震期间,中国思想界围绕着“普世价值”是否存在,西方自由、民主、人权、宪政是否是“普世”的价值,中国改革开放是否是向“普世价值”回归,抗震救灾是否彰显了“普世价值”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关于“普世价值”争论具有复杂的国内国际背景,它凸显了当前中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艰巨性,也凸显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4.
批判普世价值,要了解普世价值的基本内容;掌握普世价值演化的基本史实,特别是普世价值背后的非人道;研究经济对普世价值的决定作用以及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得出的普世价值的阶级性;分析普世价值理论所体现的先验主义的特点、思辨唯心主义的认识方法和抽象的人性论。最后用批判勾勒出一幅较为完整的"普世价值"的结构图。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普世价值"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人类社会是否存在"普世价值"、"普世价值"的理论表达、"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等。学者们对"普世价值"是否存在问题的争论,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在"普世价值"理论表达的争论中,应当避免过于政治理论化的倾向并扩大其学术讨论及研究的广度与深度;在"普世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者关系的争论中,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与普世价值的关系;应充分认识"普世价值"的现实意义,并深化对其研究。  相似文献   

6.
制度是利益关系的表达体系,利益构成制度内在的客观内容。普世价值思潮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中具有明显制度诉求的错误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实践性、阶级性、时代性、开放性和掩蔽性的相关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普世价值思潮的本质提供了理论依据。普世价值思潮对当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严峻挑战。从逻辑上看,普世价值思潮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解构表现为两种路径,即理论解构路径——以普世价值取代普遍真理;实践解构路径——以价值掩盖价值实现方式。这种挑战促使理论界进一步思考如何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当下的价值观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科学内涵,有助于我们从本质上认识普世价值思潮的谬误,为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提供理论保障,进而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7.
普世价值可以划分为一般性普世价值和特殊性普世价值。一般性普世价值无涉政治意识形态,而特殊性普世价值关涉政治意识形态。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关涉政治,否认普世价值的人将其看做是关涉政治的,他们反对将民主、自由和人权等价值作为普世价值,进而否认普世价值的存在;赞同普世价值存在的人将其看做是无涉政治的,他们赞同将民主、自由和人权等价值作为普世价值,进而确认普世价值的存在。考虑到关于普世价值的学术探讨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影响人们政治思想观念的现实问题,直接关涉到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向选择,因此,理论界需要理性地、审慎地进行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普世价值的性质及其基本理念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世价值(或全球价值)就其性质来说,不是实体性价值、规范性价值和属性价值,只能是一种关系性价值.就是说,普世价值的价值客体不是"实体"、"规范"、"属性",而是"关系"性客体.根据这种定性,和谐、责任、平等、互利、可持续发展、关爱等,应当成为普世价值的基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包含着丰富的普世价值思想,这是我们破除普世价值论幻象的理论依据。普世价值论和普世价值不是一个概念,我们不是要一般性地反对普世价值,而是反对作为一种特殊意识形态的普世价值论。普世价值论是一种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经济侵略和霸权主义掩饰、服务和辩护的意识形态。普世价值论的“中国化”形态主要是恶意误读中国的发展进步、攻击四项基本原则、放大矛盾并制造事端,具有极大的危害性。普世价值论之所以在中国蔓延,有外来意识形态渗透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政策、经济基础变化、思想鉴别能力弱化和学术话语照搬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具有普世价值。应当辩证地对待普世价值,既不能简单地加以拒斥,一概否定;也不能不加区分地对所谓的普世价值完全接受,一概肯定,而应当正确把握普世价值,不应将普世价值要么意识形态化,要么非意识形态化;对待普世价值,一定要运用马克恩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不能将其绝对化、片面化。在原则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从根本上要否定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李方祥 《中华魂》2010,(2):41-44
在去年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有人提出北京大学具有传播普世价值的传统,说什么“北大一直担当着普世价值与自由思想输出者,自由的精神传统的确立者”。众所周知,在北京大学工作时期的李大钊、陈独秀等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曾热情地传播民主、科学、自由等现代观念,但是如果把他们当时所传播的民主看作是普世价值,这是违背当时的历史事实和思想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文明皆具有两重性的特征,无论是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还是基督教文明,概莫能外.儒学和基督教所特有的殊别价值并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普世价值,更不能说成是所有他种文明都注定要接受.倘若将一种文明的殊别价值与普世价值统统视为普世价值,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然后向世界加以推广,文明之间的冲突自然就会发生.百余年前先进的中国人对近代化道路探求受挫的历史昭示后人,欲求中国文明的新生,必须实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和谐统一.其意即在一个恢宏的时空下,以超越文明间界限的普世性价值为参照系,重新审视固有文明的价值所在,甄别其价值的殊别性与普世性,做到文明价值两重性的和谐统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和谐统一,当是重新建构中国文明的首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面对着当今中国"官本位"价值观、"利本位"价值观、传统"奉献型"价值观和当代青年"消费型"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十分重要和完全必要的,也是长期和艰巨的。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出现了信仰危机、信念危机、信任危机,以及对待传统价值观的批判和反思,并要求新价值观的产生。中国神州大地对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出现了高潮。改革开放三十年,人们对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它与普世价值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我们既要承认普世价值,不能把它看成是虚伪和欺骗,又要承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意识形态,看成是一种宣传,而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与普世价值的建设统一起来。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贫困化,传统哲学合法化,西方哲学边缘化,哲学被政治和经济冲击和打压。从哲学上讲,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前进,是一个伟大艰巨的创新工程。  相似文献   

14.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普世价值"的传播和蔓延,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带来冲击和消极影响.从价值哲学视角科学评析普世价值,承认价值共识,此为破;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与逻辑结构,内化认同并外化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此为立.正确把握普世价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破立"关系,具有重要的正向性价值和肯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内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再度升温,各方学者争论不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普世价值是否存在、基本内涵和实质等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普世价值"的存在应以相对性为前提,即以一定的生产关系为基础。而当前的"普世价值"从内容来看,更多地反映了西方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是"西方民主化"思潮的产物,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是不利的,因而需加以抵制;同时应根据中国社会的现实特点,建构起符合中国特色和中国需要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6.
普世伦理问题也就是道德价值有无普世性的问题。普世伦理与伦理文化的普世性以及价值论伦理学相联系。普世伦理是普世价值的特殊表现。一种文化有没有价值是一个问题,有没有普世价值是另一个问题。价值的普世性和价值观念的普世性也不能完全等同。人类原本就共享着许多基本相同或相似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类的共同利益日益增长,更为伦理观念的全球化提供了客观基础。全球伦理的建立不仅依赖于客观的生活基础和利益需要,而且也依赖于人类共同理性的存在。人类追求普世伦理的努力正呈现出由自发到自觉、由个别行为到整体行动的态势。过去和当下的道德对立将让位于更多的共同道德,即普世伦理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对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普世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是一个内涵复杂的概念,对价值要做具体分析.不同的价值形成不同的价值体系,因为不同价值体系的存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提供了事实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各种价值体系的提升.从历史发展的高度来考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关系国家的命运和未来,关系中华民族的福祉,决不可掉以轻心.对于普世价值要做层次性的分析,然后才能搞清楚什么层次的普世价值我们是可以也应该接受的,什么样的普世价值是我们应予以拒绝和批判的.作这样的区分,才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普世价值"从本质上讲源于人类的共同性,因而在抽象层面意义上"普世价值"是存在的,而由于人类个体的特殊性,在具体层面的"普世价值"则呈现出不同特点。人权作为价值目标,在抽象层面上具有共同性,在具体人权内容上则受制于不同的经济、社会、文化、法治等社会物质基础,具有多样性。从二者关系看,人权与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具有共同性,并作为后者的内核而存在。而在我国人权建设路径选择上,一方面要承认抽象层面的"普世价值"与人权的存在,并主导话语权,另一方面又应明确具体的"普世价值"与人权必须依据现实的社会物质基础,坚持自己的标准与内容,在此基础上的人权建设才能既不脱离世界主流,也不脱离本国实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普世价值的研究成为思想界引人注目的一道学术文化景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旨在理清"普世价值"是否存在的,透视"普世价值"的内涵和实质,展望"普世价值"的应对之策。我们讨论"普世价值"问题的意义,在于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廓清在这个问题上的迷雾,确立起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以有助于更好地揭露在"普世价值"外衣包裹下的错误思潮的实质,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权价值并非"普世价值",而是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因主体的普遍性需要而产生的共同价值。西方"普世价值论"错误地混淆了人权价值的普遍性与"普世性"、共性与个性、道义性与政治性、理想性与形而上学性。这就需要警惕西方某些国家打着人权旗号,在全球强行推广所谓的"普世价值"。中国把解决国内民生问题视为实现人权价值的突破口,但决不允许其他国家借口人权问题干涉我国内政。中国在实现人权价值的过程中,其话语建构需自主化、话语体系需国际化、价值理念需现实化、实现路径需时代化。这是中国政府实现人权价值的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