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山市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并与敦煌学、西藏学一起,被国内外专家学者公认为我国地域文化研究上的三大学派。作为徽州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形载体的徽派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建筑史上独领风骚,它是古徽州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我市极其珍贵历史文化财富和发展旅游经济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本。独树一帜的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了古徽州几干年文明史。它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徽派建筑是古徽州社会历史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方式及生活习惯等在物质形态和精神理念上的反映;是在特定的时空文化状态下造就出来的物质实体,  相似文献   

3.
徽学动态     
我市21项徽州特色文化:徽菜技艺、徽派盆景技艺、祁门红茶技艺、徽派盆景技艺、祁门红茶技艺、徽州版画技艺、徽州民谣、黄山毛峰技艺、新安医学、徽州漆器技艺、徽派建筑技艺、轩辕车会、徽州傩舞、黎阳仗鼓、屯溪绿茶技艺、松萝茶技艺、徽州祠祭、五福神会、徽州民歌、徽州楹联、齐云山道教音乐——已正式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4.
徽州古戏台作为徽派古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由于它是徽州古代封建宗法制度以及伦理、道德的产物,从而为我们研究和探讨徽州文化,尤其是古徽州的戏剧舞台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黄山市沿革于古徽州,是徽文化和徽商的集中发祥地,境内至今保留有大量徽派古建筑、古民居,它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特点,集中反映了古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这些古建筑和古民居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集中体现了徽派建筑的风格和特色,是我国建筑史上有名的一大流派,具有很高的价值。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创造性开发利用,促进黄山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更是我们的现实使命和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6.
黄山市前身为徽州,古称新安。自秦置耶县,至今已有2300余年。境内自然景观幽美秀丽.名胜古迹珠联玉缀。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新安文化.形成了徽商、徽菜徽剧新安画派、徽派金石、徽派版画、徽派雕刻、徽派盆景、徽派建筑等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徽学与敦煌学、西藏学一起被公认为我国地域文化研究上的三大学派。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个性鲜明的民族文化,建筑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充分地体现出来,如维吾尔族的建筑,蒙古族的毡包,白族的“三坊一照壁”等等。徽派建筑从精神内核到形态、特征是汉文化圈重要建筑流派之一。为充分体现徽派建筑与汉文化圈其它建筑流派的区别,特将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民居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陕北窑洞,福建土楼和江南水乡民居作简单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近日,华东某大城市的一些报刊刊登了大量图片和消息,报道该地建成一个生态休闲公园。该公园与众不同的是,从黄山市的休宁、歙县、屯溪等地整幢“搬来”了12幢徽派建筑,这些建筑不是普通民房,都是具有一定历史和建筑艺术的徽派精品,其中有一座还是“宰相府”,门前石碑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精致的木雕、石雕、砖雕,气韵生动,精致典雅,原汁原味,例如大型立体木雕“刘备招亲”,细腻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房屋构件(牛腿)琴、棋、书、画四件套,让人大开眼界,既使在原产地徽州也难得见到如此精品。屋檐的滴水,兽面瓦每一块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一、徽州三雕的历史渊源 徽州三雕是指在古徽州一府六县(今安徽省的黟县、歙县、祁门、休宁、绩溪和江西省的婺源县)的区域内,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它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以及古代家具和各种工艺品的雕刻,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美称,流派纷呈、各领风骚的徽文化灿烂夺目。徽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刻书、徽派建筑、徽派雕刻、新安医学、徽剧、徽茶、徽漆等代表了各自领域的精粹;朱熹、戴震、程大位、朱升、王茂荫、陶行知、胡适等一个个光彩照人的名字成为徽州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充满特色的徽州村落文化、水口文化、宗族文化、契约文化、徽州方言、徽州棚民等文化形象既具有典型性,又有着悠长的历史意味和文化审美韵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最经典的水墨画进行研究,以全新的视角对水墨徽州的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水墨徽州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水墨画与徽州的古建筑有着异曲同工的以素为绚之美,用水墨艺术描绘徽州的古典建筑。在新技术、新影响、新创新更替变化的今天,从水墨画与徽州建筑的碰撞、融合,以及共同的艺术特点等方面进行研究,通过对水墨徽州建筑进行分析,结合徽州建筑的风格特点,简要地描述如何用画意呈现徽州的水墨意境。  相似文献   

12.
徽州门庭     
在古徽州的建筑中,门庭作为人们视觉的第一窗口,融入了博大精深的地域文化。它们中有的讲究地理风水,有的寄托吉祥平安,有的显示荣华富贵,无一不蕴含了徽派建筑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3.
《中文信息》2007,(3):72-76
从杭州向西,越靠近安徽油菜花就越多,而石潭村是安徽最大的油菜花海洋。另外,到了徽州,一些古民居周围的油菜花也很有特色,有“世外桃源”美称的安徽黟县,明清古民居群有三四处,村了依山傍水,古宅幽深,其民居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皖南古徽州大地遍及的千年古寨,不仅具有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而且有着依山傍水的优越位置和古树参天的绿色水口,浓郁的文化风韵和幽雅的生态环境,构筑了历史文化区域独特的人居仙境,成为世人探秘人居环境的科学标本。  相似文献   

15.
《徽州社会科学》2005,(4):44-48
为加速黄山市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水平,改善城镇居民的居住环境和质量,继承和弘扬徽州建筑文化,努力营造我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粉墙黛瓦、清新明快”的人居环境,由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土地局、市房管局协办,黄山市建筑学会具体承办,于2003年开展了面向全国范围内的“21世纪徽派民居”设计竞赛活动。本次竞赛活动共收到来自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6.
黄山市有新安江、练江、渐江、横江、率水、丰乐河、阊江……孕育了古徽州文明,古徽商大部分都是从水路走出去的,就因为古时水路的便捷,才造就了沿岸灿烂的徽州文化。我爷爷和世世辈辈祖辈们都是从万安古镇坐船到杭州、苏州、扬州的。解放后以陆路交通为主,才使得沿江两岸众多古村落没有被破坏,我们应该沿续并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当前徽商在全球有知名度,我们可以重点开发水上“徽商”路线游。古徽州沿江两岸那一幢幢徽派建筑加上两岸的自然美景,这是一条世界独一无二、  相似文献   

17.
徽派古建筑和岭南古建筑是建筑史上的两个奇葩,两者有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岭南古建筑所代表的岭南文化是中原文化和百越文化的“夷夏”文化交融形成的混合体——既带有中原文化的特点,又带有百越文化的余韵混合文化的产物。而徽派古建筑代表的文化也是山越文化和中原文化所形成的徽文化的产物。两类建筑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时代特点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受中原文化影响极为相似。本文从地域、文化、风格三大方面对两类建筑进行比较分析,挖掘其“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使用价值以促进现代建筑艺术风格、实用价值的多样性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徽州社会科学》2009,(9):35-38
古邑歙县,秦时建制,古称新安。隋唐以降,歙县一直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历代以来,在2230周年漫长的历史中,这里文风昌盛、名人辈出,渐江、汪道昆、王茂荫、吴承仕、张曙、黄宾虹等一大批旷世名人,点亮了由徽戏、徽墨、徽菜、徽派盆景、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及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文学等艺术流派交织形成的历史文化星河。  相似文献   

19.
陈庆军 《学术界》2012,(3):138-143,286
作为明清时期民间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建筑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而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直到1953年才首次接近徽州建筑,较全面的研究近30年以来才得以展开,本文将立足中国建筑史学的研究背景,对中国建筑史学中徽州建筑所处的两个阶段进行阐述,试从地缘、时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旨趣等方面,重点分析徽州建筑缺席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徽派建筑设计中生态观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从概念上来说,是个舶来品,它是人类面对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所提出的重要课题,然而生态思想却是早已有之,作为中国古代社会最经典的建筑文化的代表,徽派建筑设计在选址、规划、装饰、材料使用等方面都完美地遵循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生态思想,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它在提供给我们中国古代生态建筑典范的同时,对我们当下的生态文明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