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和戴激涛先生合著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一书(人民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解读》),已被我发现大量抄袭、剽窃了我数年前发表的《论共和国》《再论共和国》两篇论文。抄袭、剽窃情况町这样概括:《解读》一书共四章、268页,外加前青、后记,  相似文献   

2.
据2005年11月30日《中国青年报》的《谁该为宪法学家“剽窃”负责?》(记者包丽敏)一文报道,中国法学会宪法研究会副会长、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周叶中教授与其弟子戴激涛合著的《共和主义之宪政解读》(以下简称《解读》)一书抄袭了商人王天成在数年前发表的两篇论文《论共和国》和《再论共和国》。  相似文献   

3.
鲁迅研究中的“斯巴达”问题,主要集中在对《斯巴达之魂》这篇作品的解析上:是“翻译”还是“创作”以及与此相关的近代文体问题的讨论等。其中,关于《斯巴达之魂》的材源问题,理所当然构成了这些讨论的前提却又并没有解决。对此,文章提出一种不同维度上的调查构想和设计,即不把“斯巴达”仅仅看作周树人《斯巴达之魂》单篇作品中的孤立现象,而是将其作为整个近代“国民性”话语建构中的一个环节来看待。在这一观察维度下,《斯巴达之魂》便不再是“鲁迅研究”中的“一篇早期习作”,而呈现为一个从梁启超到周树人的精神史过程的到达点。梁启超和周树人为什么会把“斯巴达”作为新知和思想来传播,他们如何建构各自的“斯巴达”,他们与周围及其相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斯巴达”话语所具有的近代意义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斯巴达之魂》的材源问题,亦自然内包于新的观察维度之下并清晰呈现于多重文本交叉之大观当中。  相似文献   

4.
试解《招魂》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作者的考辨在《楚辞》里,《招魂》是一个难解的谜。首先,《招魂》的作者即有屈原或者宋玉两说。太史公说是屈原(《史记·屈原列传赞》):王逸说是宋玉(《楚辞章句》)。后人或屈或宋,争讼近两千年,尚难遽定。其次,《招魂》系招谁人的魂和生招、死招等问题,说法不一。或云屈原招陷秦的楚怀王之生魂(如吴汝纶《古文辞类纂·校勘记》;或云系屈原自招生魂(黄文焕《楚辞听直》林云铭《楚辞灯》)。或言宋玉为屈原招致生魂(王逸等);或说宋玉为某一楚王招魂(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中国文学史》卷一);或谓宋玉“模拟巫覡所唱的歌词”而作不一定有招魂的具体对象(陆侃如、  相似文献   

5.
<正> 《楚辞·招魂》,到底是谁作来招的谁魂的,自古迄今,其说纷纭。第一个就此发表过意见的人是西汉司马迁。他在《史记·屈贾列传》中曾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确指《招魂》为届原所作。只是他未就作来招谁之魂,说明已见。迄至后汉王逸作《楚辞章句》,异说遂起。据我所知,其说大约有五。(1)宋玉招屈原生魂。王逸《楚辞章句》、朱熹《楚辞集注》、王夫之《楚辞通  相似文献   

6.
刘生良 《学术研究》2023,(10):162-168
传世《九歌》何以题名九而篇为十一,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难解之谜。“九”为虚数之通行说法并非确解,“九”为确数诸旧说也多不可取。《九歌》是来源甚古的一组祀神乐歌,原始《九歌》虽不可考,但按理应以符合九篇之数为是。而与之有传承关系的沅湘之间流传的《九歌》亦即屈原据以加工改写的《九歌》,依传世篇目检索正好九篇,此即《九歌》之前九篇。《国殇》《礼魂》不在原《九歌》之中:《国殇》祭祀人鬼,所祀不在神列,乃屈原独立创作的祭祀为国牺牲将士的乐章;《礼魂》无所祭者,不能独立成篇,题目中的“魂”字决定了它与前九篇所祀之“神”无关,非“礼神”“送神”之辞,只是《国殇》的乱辞和附篇。二者实为一篇,皆为屈原自创,因与祭祀有关而被后人附于歌末,不在“九”数之内。《九歌》的“九”实为确数。  相似文献   

7.
《楚辞·九歌》各篇的次序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对于这个排列次序,除《东皇太一》与《礼魂》,外,中间九篇,历来学者多疑之。闻一多《楚辞校补》谓今本《东君》、《云中君》“部居悬绝,无义可寻,其为错简,殆无可疑。余谓古本《东君》次在《云中君》前,《史记·封禅书》、《汉书·郊  相似文献   

8.
张锦智 《理论界》2012,(6):134-136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却遭遇到一定的困境。本文试图从大传统小传统的视角来分析如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实现其"兴国之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秘的南河及其两岸,游荡着不生不灭的河瑰。这是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灵魂,充满着虚幻恐怖的灵气。《河魂》(载《十月》八四年五期)作者在宣布宿命思想吗?细心地剥去迷幻空灵的轻纱,我们会发现宿命的河魂是不存在的,在南河子孙的身上倒是附着神通广大的魂灵。这就是民族之魂!即中华民族于百年来相濡以存的内聚力,一种不息的生命力和不舍的追求精神。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说《青春之歌》的主角,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在60年代到70年代的中国青年中,几乎没有不知道的。《青春之歌》到底感动过共和国的多少青年,恐怕难以  相似文献   

11.
要理顺《国殇》与《礼魂》的关系,似须明晰《国殇》的内容主旨和魂的具体内容指向。《礼魂》只有五句:“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姱女倡兮容与。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  相似文献   

12.
法国史研究中的一部创新之作——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韩慧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0—1940)是法国历史上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研究其成败得失成为国外学者经久不息的课题。据不完全统计,国外研究第三共和国史的著作不下500种。然而在国内却一直未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招魂》的作者,历来说法纷纭,笔者从文献数据、文本细读、文体接壤以及作家因素的梳理考据,得出现代文献中可见的《招魂》一文,系出自宋玉之手,乃模仿屈原之文的产物,为招楚襄王之魂,并带讽谏意味。另一方面,宋玉的《招魂》是楚之浪漫精神消歇的表征,启示了楚辞向汉赋的转向。  相似文献   

14.
《法制导报》八五年第十三期所载《黄泉路上一怨魂》、《忤逆子 慈母泪》两文,一叙女儿虐待致死养母,一写儿子贪钱拐卖亲娘,读之令人发指,思之使人愤慨。此等劣行,禽兽不为,何况人乎?由此想到,中国传统“孝道”中之合理部分,仍有提倡之必要。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素讲“孝道”。“孝道”者,尊敬老人,赡养父母之谓也。  相似文献   

15.
《陆游散论》是张福勋先生继《宋代诗话选读》、《萤窗诗词拾翠》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专著,从中可见出张先生对陆游其人相知之深,对陆游其诗参悟之透。虽曰“散论”,形散神聚。这“神”就是陆游的伟大的人格和爱国的诗魂。回视张先生的学术道路,《陆游散论》的问世,标志着他学术研究步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发展的历史是悠久的,而把音乐、舞蹈作为吟咏对象的乐舞诗也出现很早。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吟吟咏乐舞的篇章,《(艹择)分》、《宛丘》《东门之枌》等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楚辞》和汉代诗赋中也有,如屈原的《礼魂》和汉代古诗十九首中的《西北有高楼》便是。魏晋以来,随着音乐、舞蹈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有线电视,是指以电缆、光缆为主要传输媒介传送电视节目的信息系统。有线电视作为无线电视的延伸、补充和发展,不受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为观众提供清晰的图像和高质量的音像,发挥综合利用优势,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企业有线电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并且发展规模越来越大。本文简要论述一下当前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和技术办好企业有线电视节目。一、企业有线电视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电视事业呈一马当先之势。看电视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然中央台、省市台的节目…  相似文献   

18.
论《招隐士》为招刘安生魂之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招隐士》为招刘安生魂之作张德育《招隐士》将早见於王逸的《楚辞章句》,是汉人仿屈、宋体所创制《楚辞》中较好的一篇.梁刘辎在《文心雕龙·辩骚》中曾把《招隐土》与《招魂》并举,给予较高的评价。他说:“《招魂》、《招隐》耀艳而深华.”主要从艺术特色与艺术...  相似文献   

19.
(一)回忆的回忆 “生活的另一面,是和手枪、炸弹、恐吓信、 暴徒、囚车相斗争。”(《记者在上海》) 翻开贴报簿,映入眼帘的是一些报导文学:《记者在上海》、《上海文艺界的苦斗》、《汪伪文化政策之剖析》等。这些都是一九四二年我在离上海到福建南平时,受到地下党陈向平、蒋文杰和廖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共和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共和论,是与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同时形成的。1848年,正是在首次全面阐述无产阶级专政思想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后5个月,马克思便依据巴黎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在《六月革命》一文中提出了无产阶级必将建立“红色共和国”,以取代资产阶级的“三色旗的共和国”的观点;1850年,正是在另一篇文章(《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在首次使用“工人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阶级专政”概念之同时,提出了无产阶级应保存民主共和机构,建立红色共和国以改造社会的思想;1851年冬至1852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