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伴随着全球化以及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深入 ,大型国际跨国公司必然越来越多地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进入中国① 。与此同时 ,由于面对空前的竞争压力 ,部分国有企业也开始更多地考虑通过转让部分所有权的方式与外资进行合作。国有企业的这种将资本存量出售给跨国公司的构想 ,与前些年一些地方政府关于国企改革“一卖了之”思路 ,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于是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在我国掀起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第一个高潮。抛开民族工业的保护问题不谈 ,我们认为 ,在相隔几年之后 ,回顾当时并购过程中发生的问题;考察并购后企业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针对核心问题"来源国劣势下后发跨国企业如何选择并购后整合战略"展开讨论。研究将重点放在组织层面,从组织身份视角来探索来源国劣势的微观作用机制,提出"组织身份不对称"的构念,深入探索后发企业跨国并购如何选择整合战略来应对组织身份不对称和并购动机产生的"自治—协调"困境,以及双重身份管理时的"隔离—整合"难题。研究发现来源国劣势具有组织异质性,最终的"净劣势"集中体现在后发跨国公司与被收购企业组织身份不对称上。进一步,组织身份不对称会导致后发跨国公司在与海外被收购企业的二元关系中"合作伙伴合法性"缺失,给协调和学习带来压力。为解决上述压力,后发跨国公司会通过实施不同整合战略、设计安排不同的协调机制来对两种身份进行管理以应对挑战、满足并购动机。由此,本文归纳出来源国劣势与组织身份不对称,组织身份不对称、并购动机和整合战略选择之间的逻辑关系,最终得到一个整合框架。  相似文献   

3.
产权改革的方向正影响着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的成败。本文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分析了企业所有权与产权的内在关系,认为并购作为国有企业产权重组中的重要手段,迫切要求有明晰的产权。产权构造的状况,将决定企业兼并的动机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郭俊 《经营管理者》2009,(14):15-16
跨国公司投资的总体特征变化以及我国引资需求的扩大导致了目前政府对跨国并购国有企业的鼓励政策出台,进一步强化了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但是,我们必须对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所处的弱势地位和跨国并购对我国长远发展的深度隐患有高度的重视。通过借鉴已有的经验教训,从保障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规范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尽快出台反跨国公司垄断的措施和法律,鼓励和扶持国内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实践中,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是问题最多的领域。探讨公正合理的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方式对规范外资对国有企业的并购意义重大。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资产评估和企业定价,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评估定价的方法、土地的定价、上市公司国有股转让的定价等,并认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定价要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目标进行综合考虑,同时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看待并购价格与国有资产流失的关系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范外资对国有企业并购定价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经理人》2022,(2)
在公司拥有的所有资本和资源中,人仍然是最重要的资产。这在交易中也同样适用,因为投资者和企业从事交易是为了创造价值。在交易结束后,人员是执行交易的关键所在,将并购的战略理由与领导力、文化主导的组织行为,以及人才技能相结合是交易成功的关键。交易活跃多年来,全球许多地区持续的低增长环境鼓励企业通过收购寻求增长。随着企业寻求调整战略、加强业务以应对新冠疫情的不确定性,并购活动可能会增加。同时,随着竞争对手的增长,公司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价格以保持竞争优势。这种动机是高并购交易量的一个关键指标,也进一步解释为何要将巩固核心基础、发展临近业务和进入新市场作为并购的战略驱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 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是跨国公司,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改造国有企业,其外资主要来源也是全球的大、中型跨国公司。一般将跨国公司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模式分为市场主导型投资、资源导向型投资和效率导向型投资。目前,许多跨国公司已转向战略资产导向型投资,即在选择  相似文献   

8.
基于一项对230家日本在华投资母公司的问卷调查,本文对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和区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因子分析,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动机可以归纳为市场寻求动机、资源转移动机和竞争压力动机;影响日本跨国公司对华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可以归纳为宏观环境因素、政府效率因素、法律法规因素、激励因素、服务因素和投入成本因素。  相似文献   

9.
政府干预、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并购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考察了在存在地方政府干预的背景下不同所有权性质与企业并购决策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直接控制的企业更易实施本地并购、更多的实施无关的多元化并购,而中央政府控制的企业则可以突破地方政府设置的障碍,实现跨地区并购。本文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干预的确对企业的并购决策产生了影响,也一定程度支持了我国存在市场的地区分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全球并购潮中的一部分,我国不仅也遭遇了外资并购,而且许多跨国公司还推行了“中国重点发展战略”,把我国纳入全球生产体系,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这无疑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外资并购:民族品牌的坟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中国加入WTO,外资并购高潮迭起。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并购潮中涌现出一大批海外跨国公司的身影:阿尔卡特控股上海贝尔、格林柯尔入主科龙电器、印尼国际财团与轻骑集团进行战略重组……因此如何理性而全面的看待外资并购这一问题,吸取以往那些民族品牌沦陷的教训,寻求民族品牌的出路,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定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珠明  陈建梁 《管理评论》2005,17(6):44-49,64
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难点是产权的定价。就大水桥糖厂产权拍卖的案例,在假设竞争的并购企业之间、成功的并购者和目标企业之间关于协同效应与战略关系的信息不完美,利用实物期权博弈论方法,分别就完全竞争和垄断研究生产函数为Cobb—Douglas函数情形的企业并购的时间和条件。模型应用于国有企业产权转让的定价,给出国有资产相对流失和绝对流失的定义.分析了影响资产流失大小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企业产权的价格不等于资产的价格。国有资产流失主要受三种因素影响:一是目标企业本身的特征,二是目标企业所在产业的特征,三是并购的“沉没成本”大小。建立全国性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由市场决定企业产权的价格才会有效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3.
基于并购带来的开放式创新向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创新能力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及混合所有制对创新驱动发展的作用机理提出理论分析框架,以广东省地方国企"瀚蓝环境"三次并购活动为案例研究对象,探究混合所有制并购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收购方具有原始创新能力、收购方与目标公司知识互补及创新环境是促使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提条件,立足于存量资源整合的混合所有制并购,通过融合资本与生产要素,聚焦创新能力开展并购整合,可有效解决企业价值再发现和实现途径的问题。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国有企业以混合所有制与创新能力为"二元"并购动机实施并购,能够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末以来,随着国外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和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初显端倪,国内有关跨国公司的研究日渐深入。然而,就跨国公司投资动机(或诱因)的阐述则尚显缺乏。本文试图从理论实证分析两个角度,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动机作综合性阐述,并对发展中国家如何有的放矢地制定改善投资环境的战略措施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择2006年—2011年间78篇西方一流学术期刊上有关企业并购的论文和当今中国十个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跨国并购案例的公开资料作为研究样本,对所得文本资料进行内容分析,比较西方理论与中国企业对并购动机认识的异同.研究发现:虽然二者都着重从资源基础理论考虑企业并购的动机,但西方理论强调有效利用企业的管理能力、经验和品牌资产等无形资源,而中国企业强调获取外部知识产权、管理经验、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等资源;行业冲击理论对中国企业并购动机的解释度高于西方理论,市场势力理论和交易费用理论对西方理论的解释度高于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16.
李盾 《管理世界》2005,(11):156-157
自20世纪80年代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经过初期考察、试探和以技术引进方式为主的阶段,1992年起进入以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为主的大规模直接投资阶段。入世后,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又实现了一个重大突破,即鼓励外商以并购投资的方式参与大型国有企业的改革与重组,使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成为趋势,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将通过并购融入国际市场。(一)外资控股并购国有企业的状况1.外资并购在中国的发展及规模尽管全球并购浪潮此起彼伏,20世纪90年初、中期,外资并购在我国的规模还非常小,直到90年代中期以后,外资并购才逐渐有所发展。根据《世界投资…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地方政府在并购重组过程中过多的行政干预,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加快转型定位,创建更加有利于国有企业并购重组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卖方为国有上市公司的并购数据,考察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国有企业出售国有资产或股权时索要并购溢价水平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当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公司治理时(与没有参与公司治理情况相比),国有企业在出售国有资产或股权时索要的并购溢价水平会相对较高;(2)当国有企业党组织成员参与董事会或监事会治理时,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会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当党组织成员参与高管团队治理时,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的正向作用并不显著;(3)在卖方为地方国有企业中,党组织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在卖方为中央国有企业中,党组织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4)当将国有资产或股权出售给私企(包括民营和外资)和异地国企时,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水平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将国有资产或股权出售给中央国企和本地国企时,党组织的治理参与对并购溢价的正向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研究发现不仅在理论上拓展了有关并购行为中政府干预作用的现有研究,还在实践上为发掘党组织作用提供了有益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有经济布局要进行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也需要在产权制度、公司治理、运行模式等方面实施更深层次的变革。在这种背景之下,民营企业并购国有企业便成为一种必要的备选途径。民营企业通过并购来改变企业的产权分布形式,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从而释放出双方企业的更大效率,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这种改变对于物质资产来说是简便易行的,但就企业中最重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控制权转让市场中收购方终极所有权、层级与信息泄露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收购方的终极所有权属性与信息泄露严重程度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当收购人为民营企业时,非公开收购信息进入股价的速度要明显的慢于国有企业收购人;当地方国有企业为收购人时,其非公开收购信息进入股价的速度又明显的快于其他两类企业。表明民营企业维护收购信息的机密性的动机最强,而地方国有企业收购信息则最容易被市场察觉。与预期不一致的是,公司的层级结构与信息泄露速度没有显著的关系,这一发现意味着收购等重大事件的决策权集中在控制链最上层控制人手中,下层企业只是执行这些决策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