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女神》研究中,泛神论问题一直为人们所注意。目前,国内学术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代表性观点:一是,认为郭沫若的泛神论是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和革命民主主义的温床,是革命力量的一股源泉,《女神》中处处跳动着泛神论的脉搏,“‘女神’其实  相似文献   

2.
刘悦坦 《东岳论丛》2001,22(6):139-142
“泛神论” ,与其说是郭沫若的“哲学思想” ,不如说是他的思维方式。“泛神”的艺术思维方式在根本上是一种原始思维。以“相似律”与“互渗律”为主要思维机制的原始思维构成郭沫若前期新诗的艺术构思。郭沫若前期新诗创作中原始崇拜的“返祖”意识创造了《女神》天才美 ,同时也消解了天才的诗人。这也是2 0世纪 2 0年代中期郭沫若的思想转换的一个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3.
<正> 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中率先宣布:“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二十世纪是个动的世纪。这种动的精神映射于女神中最为明显”。这个中肯的品评,自然容易得到普遍的允肯。朱自清后来在为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撰写的导言里,也将这种“动的精神”当作郭沫若对新诗坛的一项贡献:“他的诗有两样新东西,都是我们传统里所没有的,——不但诗里没有——泛神论,与二十世纪的动的反抗的精神”。这种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康德的“二律背反”理论阐释了郭沫若诗集《女神》中的一些意象 ,认为 ,郭沫若创作《女神》的基础是哲学 ,读《女神》产生的哲理思辩是诗歌欣赏较高的层次 ,而诗歌的意象能给读者产生一种哲学思考正是它的重要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刘静 《江汉论坛》2005,11(5):107-110
郭沫若的《女神》诞生于日本,是受日本泰戈尔热激发的第一部新诗集。“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的创作主张,“泛神论”的精神内核以及部分诗篇清新婉约的审美取向源于泰戈尔诗歌的感召。从《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起,日本掀起了阅读、研究泰戈尔作品的热潮,并在1916年前后达到高峰,这给与了《女神》创作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郭沫若同志的《女神》,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它开一代诗风,为我国新诗发展开辟了道路,在新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显著的地位。《女神》中部分诗篇,曾于一九一九——一九二○年刊登于上海《时事新报》文艺副刊《学灯》上。作者编集成书时,取名《女神》,并写了《序诗》。初版于一九二一年八月,由上海泰东书局发行,列为创造社丛书之第一种。初版本《女神》,分三辑:第一辑收《女神之再生》等三部诗剧;第二辑下分“凤凰涅槃之什”、“泛神论者之什”、“太阳礼赞之什”,各收诗十篇;第三辑下分“爱神之什”(收诗十篇)、“春蚕之什”(收诗八篇)、“归国吟”(收诗五篇) ;连同《序诗》,全书共五十七篇。  相似文献   

7.
作为新诗开拓者的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早已确定了的。其《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更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近年来发现的郭沫若《女神》集外佚诗,为研究郭沫若的文学活动及贡献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但应实事求是的对待这些佚诗。 就从《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发表的邓牛顿辑《郭沫若〈女神〉集外佚文》中的诗来看,我以为都是作者编集时筛选下来的“次品”,大抵属这样几种类 作为新诗开拓者的郭沫若,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早已确定了的。其《女神》,反映了“五四”时代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更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近年来发现的郭沫若《女神》集外佚诗,为研究郭沫若的文学活动及贡献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但应实事求是的对待这些佚诗。 就从《南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一九七八年第二期发表的邓牛顿辑《郭沫若〈女神〉集外佚文》中的诗来看,我以为都是作者编集时筛选下来的“次品”,大抵属这样几种类  相似文献   

8.
论《女神》的抒情主人公李玉明一在《天狗》中,郭沫若唱道:“我是一条天狗呀!/我把日来吞了,/把我月来吞了,/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我把全宇宙来吞了。/我便是我了!/……我便是我呀!/我的我要爆了!/”这个“我”——《女神》的抒情主人公展露出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9.
<正> 郭沫若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曾一度深受泛神论思想影响。这是他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及作家沟通思想的重要桥梁。他说“那时对宇宙人生问题搞不通,曾有一个时期相信过泛神论。因为喜欢泰戈尔,又喜欢歌德,便在哲学思想上和泛神论接近起来;或者说是由于我有些泛神论的倾向,所以才特别喜欢有那些思想倾向的诗人。”泛神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精神和表现手法,二者在相当多的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西方学者认为:“人们当然会合乎逻辑地把政治中的自由主义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认作是一回事;这种推断大体上是正确的。在宗教的领域里,个人自由的观念使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在《女神》的创作中,突破中国传统的感知天地宇宙方式,以现代人的生命体验表现了一种新的现代宇宙观:宇宙是奔腾不息、永恒创造的;宇宙是不断直线向前发展的;宇宙与人是和谐的。这种现代宇宙观为以后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新的表现领域,为新诗的现代化注入了新的诗质。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始由。当人们一提到被誉为现代文学三大巨匠“鲁郭茅”之一的郭沫若,凡知道这个名字的人──不管他是否熟悉郭的文学业绩──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女神》。几乎可以说,郭的名字、郭终身的文学业绩在知道他的人们印象中,总是最先地要和《女神》这个具有鲜明性别特征的符号所指联系在一起。作为一个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在其以《女神》标名的因开一代诗风而被公认为新诗运动中的第一座丰碑、而被“称得起第一部伟大新诗集”、而成为“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是第一个可以称得起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的文豪。他的才能不只限于文学创作上,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然,他作为诗人,更是在国际、国内久负盛誉。 郭沫若的诗歌佳作,首推第一本诗集《女神》。《女神》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女神》是中国新诗发展的光辉起点,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开路先锋。 《女神》写作于伟大的“五四”运动前后。诗人是时代的诗人,诗歌是时代的号角。《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在新诗领域中的体现,给我国的新诗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题材、新的风格、新的形式,在思想和艺术上开了一代诗风。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三部曲”陈铭河四川省云阳师范学校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郭沫若的“漂流”三部曲:《岐路》、《炼狱》《十字架》;茅盾的“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茅盾的“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是“五四”时代第一个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以《女神》诗集登上“五四”文坛,树起革命浪漫主义的旗帜,为新诗开辟了发展的道路.郭沫若在新文学领域,以诗人的热情,在艺术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成为诗剧和历史剧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不仅是杰出的诗人,而且是有独创精神的戏剧家.郭沫若的诗剧《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是《女神》诗集绚烂夺目的奇花,是清新悦目、别开生面的中国现代新诗剧的开创性的作品.郭沫若从诗剧创作开始,走上新的历史剧创作的康庄大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历史剧作家,为历史剧创作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在“五四”时代的诗剧创作,正如有的评论者早就指出的,是“在蔓延的野草中特然孤立着的一枝苍松”,是“警聋启聩的创作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的《女神》作为本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集,一出版就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众多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多年来对《女神》的研究基本上持单纯的社会历史批评法,很难逼近文本、深人堂奥。沈光明先生的新著《<女神>与太阳崇拜》(武汉出版社1998年5月版)一书则直接深入到《女神》深层的文本结构之中,探讨太阳意象的精神实质与内外联系,从而开拓出一种新人耳目的阐释空间,使我们获得了一种全新的审美感受。本书作者敏锐地意识到《女神》中有一个以太阳为核心的意象群落,它既是“五四”时代精神的一种审美概括,又是远古中国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   

16.
“泛神论,睡觉去了”没有? 1958年11月,郭沫若在回答北京师院六位来访同学提问时说,1924年“我跑到日本去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找到了一把钥匙,以后思想就有了一个大转变,写作上,生活上都有了一个方向。宇宙观,比较认识清了;泛神论,睡觉去了”。(着重号为引者所加)其实,早在20年代郭沫若就有过类似的表述。例如,1924年他在致友人的信中写到,在日本翻译了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后,“在我一生中形成了一  相似文献   

17.
一 “五四”时期的郭沫若的整个思想体系中,个性解放思想占据着主要地位。但要全面了解他这一时期的思想状况,则又必然涉及到泛神论的影响问题。 现在可知的郭沫若自己谈到泛神论的文字,最早见于1920年1月给宗白华的信中。他在谈及德国大诗人歌德的时候说: 我想诗人与哲学家底共通点是在同以宇宙全体为对象,以透视万事万物底核心为天职;只是诗人底利器只有纯粹的直观,哲学家底利器更多一种精密的推理。诗人是感情的宠儿,哲学家是理智底干家子。诗人是“美”底化身,哲学家是“真”底具体。(这些话自然是要望你指正的了!)可是我想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泛神论本质上是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沫若泛神论本质上是美学,其最大特征与魅 力,是其将本体“神”泛化为“自然”与“自我”,用以论说人的本质存在与宇宙存在的同 一性,用以消解个体与整体、有限与无限、存在与本质的对立。与其说它是在讲本体论、认 识论,不如说它是在讲境界论、审美论。它不仅是一种诗性思维方式,而且还涉及到人的诗 意栖居、审美解放等一系列美学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论《周易》的和合思想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及其宇宙中的任何事物都是多矛盾、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对立统一体,正是这种矛盾、同一、相互作用,才构成了宇宙及其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均衡性。事物客观存在的这种矛盾的均衡和均衡中的矛盾,才使事物具有和合性,才使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成为可能。《周易》揭示了宇宙中这种和合的规律,正确认识《周易》中的和合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一、易卦的和合性(周别这部中华文化的重要经典,除了“义理”之外,还有象数。义理寓于象数之中,抛弃了象数,(周易》就失去了它的个性。易卦是(周易)象数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的成长,是中西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然而,在郭沫若思想发展的进程上,中国先秦时期的哲学家庄子,不能不说是对他有重要影响的一位人物。郭沫若自己就多次谈到了这一点。他说:“我和周秦诸子接近是在十三、四岁的时候,最先接近的是《庄子》,起初是喜欢他那汪洋恣肆的文章,后来也渐渐为他那形而上学的思想所陶醉,这嗜好支配了我一个相当长远的时期,我在二十年前曾经讴歌过泛神论,事实上是从这儿滥觞出来的。”又说:“我爱我国的庄子。因为我爱他的Pantheism(泛神论)。”等等。其实,泛神论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并不只是庄子的特产。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