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 毫秒
1.
矛盾问题是辩证法的核心问题,研究辩证法,当然要首先明确何谓矛盾。长期以来,在我国哲学界存在着把矛盾等同于对立和斗争的看法,诸如:“可以把‘对立’和‘矛盾’在同一意义上使用”,因为“‘互相对立’表现了‘矛盾性’的最本质的关系”;“‘矛盾’只是‘反对’、‘对立’含义的抽象化,并不具备统一、一致的含义”;“矛盾本身有其自己的规定性,矛盾就是一种对立”;等等。我认为,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下面谈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科学界研究社会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问题,还是不久以前刚刚开始的.关于这一问题,迄今为止还没有权威性的专著问世.一般说来,只是研究了这一问题的某些个别方面,就整个问题而言,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有些经济学家甚至认为,关于这一问题的提法本身就不合逻辑.在他们看来,将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积累的结果不看作经济过程,而只看作积累的趋势,那简直不可想象.社会经济发展最本质的趋势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两种形式日益接近,城乡居民的福利水平及其生  相似文献   

3.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县域经济结构的协调也是国民经济总体结构合理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黑龙江省县域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就总体讲,调整黑龙江县域经济结构的困难要更大些,特别是受传统的经济体制的惯性影响,一些长期累积而形成的局限性和深层矛盾日益显现,对县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影响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任务,明确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任务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改革探索意义重大。本文认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必须是内在于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制度的矛盾。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制度是一方面废除了剥削制度,另一方面还普遍存在私人利益,基本生产关系是一种没有剥削的私人利益关系。废除剥削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而在公有制与私人利益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一矛盾即公有制与私人利益的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任务,它要求一方面维护公有制,另一方面保护通过劳动挣得的私人利益  相似文献   

5.
十三大报告中指出:“国民经济重大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显著改变,逐步转上大体协调发展的轨道”,同时,在谈到面临的问题和任务时又指出:“经济工作中急于求成的倾向仍然存在,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尚未根本缓解。”这是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准确、清醒的认识。目前,总供求失衡依然是我国经济生活中突出的矛盾。在搞活微观经济的同时,着重解决这一矛盾,以小调整避免大调整,使国民经济能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稳定发展,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的难题,不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经历过。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就业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首要问题。一、我国目前就业形势分析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增多,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中隐含的矛盾暴露的结果。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增多,是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结果。许多传统的落后产业逐渐或即将被淘汰,代之以大批新兴产业。大规模经济结构调整必然带来相应的结构性下岗和失业问题。同时,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国内商品扩大出口,国外…  相似文献   

7.
自去年夏季以来,市场物价经过猛烈上涨之后,出现了“疯狂大削价”的市场疲软现象。对此,有人认为,这是市场得到控制后出现的暂时现象,是对国民经济进行结构调整的良好契机;也有人认为,虽然物价得到了控制,人民生活比较安定,但商业亏损,工业滑坡,其中孕育着更大的困难。是喜是忧,是喜大于忧,还是忧、于喜,各界看法各异。认真研究市场疲软,分析其成因,揭示其发展趋势,探讨国民经济走出低谷的对策,是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的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一、市场疲软形成的原因我国当前出现的市场疲软,是国内经济、政策及国际等诸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消费储备性抢购产生的滞后效应,使抢购后的购买力骤然减少。1988年,由于人们对物价上涨过猛产生了一种恐慌的心理,在全国刮起了一股抢购风。人们的这种购买力的提前实现,形成了一定的消费储备,这就必然造成消费者的需求在短期内减少,表现出消费萎缩的假象。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工作曾在几个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进行过,不论是全国还是一些省区,都曾取得过卓越的成效。特别是进入“七五”以来,结构调整的力度逐步加大,工作成效也格外明显,不能不说这是我国国民经济进入“八五”以来能够保持稳定增长的基本原因。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从总体看,区域分工不尽合理,产业结构趋同现象比较突出,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仍很严重;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项目小型化的趋势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技术结构不尽合理,大多数产品科技含量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调整经济结构是实现经济发展和增长的基础,也是加入经济全球化大循环的必然选择.我国的经济结构在经济转型中存在着诸多矛盾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企业经营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矛盾等.经济结构不合理会给经济的发展造成很多困难,很可能使我们丧失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机遇.我们必须坚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则,探讨调整经济结构的对策,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长期发展问题与选择》一书及与之有关的附件和背景文章是研究80年代中国经济的主要文献。世界银行目前是西方对中国经济进行大规模协调研究的唯一机构,仅仅这一点,就会使人们对它的成果感兴趣。对经济学家来说,这种研究还使人产生另一种兴趣,即对中国的分析是在对许多国家作了比较研究的背景下进行的,同时。这种研究也反映了世界银行对全球总的看法。正是由于把共产党中国的现实置于一个典型的资本主义机构在几十年的经验中所形成的思想框架内,所以,这一研究将成为有长远历史影响的文件。世界银行有关中国的叙述可分为三部分,即对现在的看法(以及对过去的看法,过去导致了现在),对未来的预测和对一些特  相似文献   

11.
中华全国日本经济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和大连市信息中心于1987年3月31日至4月2日联合在大连市召开了“日本经济结构调整与中日经济合作学术讨论会”。50余名日本经济研究工作者参加了会议。与会者围绕以下三个问题交换了看法。 一、关于日本经济结构调整的性质、原因及规模  相似文献   

12.
真理与知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不能归结为对知识作认识论评价。这个问题的解决与列宁在论述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时提出的“分析怎样从不知到知”的任务有直接关系。在这里最为有趣的是“自在真理”怎样变成“为我真理”的问题。在苏联的哲学著作中对“真理”和“知识”这两个范畴的相互关系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1.“知识和真理是同义词”;2.“‘真理’和‘知识’这两个范畴是不相同的。任何真理都是知识,但并非任何知识都是“真理”。如若不从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的立场出发对知识形成的辩证过程进行专门的根本分析,如若不对马克思主义以前哲学的有关结论进行比较,就无法判断这两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或者在两种说法以外提出第三种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世界经济的特点是各种类型的矛盾的运动,其中有些矛盾达到顶点,以国际经济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当前危机"风暴"袭击世界经济,这一说法并非只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而是严酷的现实.国际经济危机的后果是一目了然的:它们有的同整个人类休戚相关,有的则造成国际经济生活和各国国民经济紊乱.  相似文献   

14.
浅论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系统思维与辩证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界一直持续着的争论问题。这一争论是在系统论与唯物辩证法的名义下进行的,在这场争鸣中,人们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系统论(或系统科学)丰富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补充、深化和具体化,为辩证法体系增添了新的范畴,提供了新的规律;同时,还有人提出系统辩证法的概念,进而认为系统辩证法与矛盾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的二个不同的理论模型,都有各自的规律、范畴与概念;与以上观点全然相反的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系统科学只是唯物辩证法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中介,根本…  相似文献   

15.
牛文浩 《创新》2013,(6):71-73,98
我国农村资金存在着严重外流问题,这会阻碍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负担、诱发正常金融业务的萎缩、加剧银行与-&'_lkN的矛盾、影响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政府义利观的冲突是造成农村资金外流的重要原因。只有以现代政府经济伦理学为指导,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农村经济支持的体系建设,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农村资金外流,实现地区利益与全社会利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6.
跨世纪日本经济的新趋势与中日经济合作吉林大学日本研究所白成琦日本经济在经历了90年代以来的结构调整以及连年超低增长以后,近期已经出现了根本转折性的新变化。预计世纪之交它将进一步发展成为一种历史性的新趋势。这种新趋势的形成,不仅对日本经济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的社会投资在总投资中的比重有明显上升;“九五”期间还将有更大幅度的提高。部分省市的社会投资大有超过50%的趋势。这是经济、社会比翼双飞的重要标志,这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物质前提,同时,也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大转折。其意义之深远将在世纪之交中逐渐显示出来。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把国民经济计划改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从此在指导思想上确立了社会发展的应有地位。可是,要在实践上真正解决问题,决不是一朝一夕的。不是么,有些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常常是“经济重,社会轻”,讲经济…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拓展的新形势下,中国的企业集团已经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崛起。它是企业之间加强横向联系的结果,将冲破地区和部门的束缚,促进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从而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企业集团做为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在现阶段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为了使它不断完善和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作用,本文将从我国企业集团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谈谈个人看法。 一、我国企业集团的现状 企业集团是一种新型经济组织,近几年来各界对其含义的表达不尽一致。我认为:企业集团是众多…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总体布局是取得国民经济宏观效益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国民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及走上集约经营轨道之后,合理安排生产力总布局具有愈来愈大的意义。苏联从六十年代后期开始了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战略转变。适应这一转变的需要,苏联对其东、西部生产力总体布局形成了新的战略构思,作出了新的调整。时间进行了近二十年,这一调整已经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果。当然,我们所见到的还仅是触目的眼前利益,从长期看这种调整必将影响今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的苏联经济,使之在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展开,宏观规模扩大几倍,经济实力将不断加强。六十年代后期以前,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指导下,苏联不注意国民经济的宏观效果。国民经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经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和大趋势,它对世界各国经济影响很大,因此,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内外政界、经济界、学术界所十分关注的问题。现将有关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综述如下:  一、全球化的内涵及其所涉及的关系(一)全球化的内涵学术界对全球化的定义说法不一。第一种观点是从信息通信角度提出全球化就是信息克服空间障碍在全世界的自由传递,提出“全球村”(glodalvillage)的麦克卢汉是这一观点的重要代表;第二种是从经济角度提出全球化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自由主义经济学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