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民权利质量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学界对公民权利质量的研究需要从功用层面转向意义层面。公民权利质量的意义层面主要关注其认识论意义向度和价值论意义向度。认识论意义向度的公民权利质量属于权利的思维意义世界。公民权利质量的价值论意义向度关涉公民权利的实践意义世界,指向的是权利之于公民生活意义构建的价值蕴涵和精神意境。目前我国公民权利质量的意义向度存在着"形"与"神"的割裂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促进形成公民权利的价值意识,提高权利的意义赋予程度,展现权利之于公民生活的价值蕴涵和精神意境。  相似文献   

2.
“意境”作为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不能用西方理论和思维模式简单演绎,把“意境”说成是主客观统一的典型形象。在“意欲’审美中,不是“情景”,而是“虚实”构成其核心因素。“意境”以虚实为本,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美学的超越精神。“‘祥境”作为中国古代艺术境界的典型表现和最后完成,在“意境”审美中具有重要意义。“意境”范畴可以进入现代美学中,它的诗意体验和超越精神,在现代审美中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进入20世纪以来多维理论视界中王国维、朱光潜、宗白华、李泽厚的意境说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几位美学家意境观的比较论证,从不同的美学家各自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及其与西方美学理论的关系中去探寻他们的意境观的得失,在相互区别和联系中来确立各自之于20世纪意境建构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就中国传统美学“意境”说而言,其意义域建构追求一种空灵性和生成性,推崇意义域营构的自明性和开放性,注重构筑的自然态势,强调意义域生成的张力和弹性,追求象外之意。这与中国哲学所谓的“言不尽意”、“立象尽意”说的影响相关。“意境”美学思想可以说最早就包含在老子对构成宇宙万物之“有”、“无”一体的“道”及其富有生机活力的描述中,并规定着“意境”所要透过“境”以表现其意义域的开放态势。  相似文献   

5.
量词对语言具有独特的修辞功能和意义,这里通过对毛泽东诗词中大量量词运用的举要分析,揭示了一个个普通的量词经过伟人的细心雕琢,成为其独特的诗词意境构件,并在诗词中表现出重要的修饰作用,使之从不同的角度巧妙地发挥了其夸张、移就、借代、对比、重复、对仗、摹绘、比拟、排比、象征、比喻等一系列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6.
概念整合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认知活动。Fauconnier及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被广泛运用于许多语言现象的意义构建过程,为研究各个层次的意义构建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文章以概念整合理论为框架,从意象的角度来论证诗歌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分别运用概念整合的四种网络模式具体分析意象构建诗歌的认知过程。其主要目的在于证明概念整合在诗歌意义构建的认知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论证诗人运用意象构建诗歌意境的过程即是诗人压缩各种重要关系,整合各种意象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7.
以“味”论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最富有民族特色的方法。它对于中国古代诗歌抒情特质的形成、哲理情思的丰富、意境学说的产生和 完善都有着重要的美学意义。文章勾勒了以“味”论诗的嬗变轨迹,阐明了其美学意义,揭 橥了其美感成因。  相似文献   

8.
姓名的意义有很丰富的内涵,是一个值得专题研究的课题。文章以大学英语教科书的一篇课文《人如其名》为参考,分析了姓名的符号意义、属性意义、心理意义、哲学意义以及文化背景意义,印证了姓名不仅仅是用来区别他人的符号,而且也描述着持有者的品质属性,表明了其文化心理、人生哲学并反映了其所处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宋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其整齐简约的言语之中透着深邃悠远的意境。而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是一种基本的心理认知机制,近年来在认知语言学中被认为是解释人类一系列的认知活动的重要理论框架。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出发,分析宋词的意义构建模式,为这两个领域的研究搭建一座新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因一场春梦慕色而亡,三年后还阳并与梦中情人结为夫妻。全剧因梦而起,梦境对于剧作具有不可小视的意义,它不仅使全剧呈现出真幻交织的艺术意境,更是作者表达思想及人性观念的委婉策略。  相似文献   

11.
奎因批判了以往的意义观念论和意义指称论,并在同它们的论战中提出和发展了自己的意义不确定性论题,他指出,意义在内涵、指称以及整体等层面上都具有不确定性。深入分析上述论题可以发现,不确定论题既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又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2.
语词有外延、内涵和形式三种用法;语词意义包括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语词的本质是观念,是"反映";语词无不表达概念;区别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有助于解决分析哲学所碰到的某些难题,有助于对定义这一逻辑方法作出科学分类,以修正传统定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诗学中的言意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意关系问题,特别是"言不尽意,得意忘言"说,对中国古代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批评产生了巨大影响.魏晋以后,言不尽意和得意忘言说被直接引入文学理论,形成了古代文论注重"言外之意"的文学传统,并为意境说的产生和发展在哲学上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弗雷格对于意义和真之条件的表述误导了人们将其视为真之条件的意义理论的倡导者。弗雷格并没有将句子的意义等同于它的真之条件。他的意义理论基于组合性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一个句子的意义如何由它的构成部分的意义组成。他的意义理论因此完全独立于他的真之理论。  相似文献   

15.
关于语言符号的意义的陈述是经验陈述的一个种类,而不是一个分析陈述。语言符号的含义和指称与我们获得经验知识的方式相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符号学的循环。由意义陈述的经验性和指称与含义的相互依赖性导出摹状词理论和因果理论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6.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和逻辑研究无法回避的重要论题之一,传统的意义理论往往带有心理主义的特征。普特南和克里普克等人的新意义理论反对传统意义理论的内在主义观点,他的"语言社会劳动分工"论揭示了意义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依赖性,从而走向了外在主义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17.
意义,作为意义之形式,可以被定义为意义变化的可能性,表意不过是从一门语言到另一门不同的语言、从语言的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转换,意义便是这种置换代码的可能性。文章在探究了意义、意义理论和语言认知的基础上,论述了语言逻辑的发展以及语言逻辑的发展对意义理论的诉求。  相似文献   

18.
语力概念与意义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力的概念可溯源至弗雷格,而对语力论的系统研究则发端于奥斯汀言语行为论的创立.语力概念的创立,填补了语言哲学中的一项空白,但围绕语力与意义的关系问题,塞尔等言语行为论的继承者并未因袭奥斯汀的观点.不过,与其把语力与意义这两个概念对立起来,毋宁将语力视为交际语用意义的组成部分,并作为意义的重要维度加以研究,从而通过对其性质及构成要素等的分析探察,进一步丰富语言哲学对于意义概念的理论表征.  相似文献   

19.
在构造自己意义理论过程中,达米特的许多观点也受到了学界质疑:达米特并没有提出一个完整的意义理论,它只是一个修正性的建议。他的意义理论与逻辑实证主义的理论是否有区别?不可判定语句的真值条件真的不可显示吗?把关于数学陈述的意义理论推广到非数学的领域是否适当?我们只有正视这些批评,并关注达米特对这些批评的回应,这样我们才可能对达米特的意义理论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的科学,世界是符号的世界,而意义来自符号之间的关系。影视艺术是一个多符号系统的艺术形式,观众对意义的获取是多渠道的,既有视觉符号,听觉符号,又有文本符号。因此,从符号学角度研究电影字幕是从本源出发,全方位揭示符号意义的本质,对影视字幕翻译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