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近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而深刻地阐发了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地位,明确了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目标和工作重点.这是指导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理论和行动的纲领性文件,把对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这一文件为包括民族研究工作者在内的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以极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对于中国宗教学理论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意义。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一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笔者觉得这对  相似文献   

3.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与藏学研究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得到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三个里程碑"的光辉历程,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与藏学研究事业阔步前进,迅猛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输入,赋予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与藏学研究全新内涵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全面而深刻地阐述了哲学社会科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确立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方针、目标。繁荣发展哲学社  相似文献   

5.
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强调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对民族院校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繁荣发展民族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任重而道远.除了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坚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原则和方针外,还需要通过确立新的管理理念,促进管理组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资源,搭建学科创新平台;创新项目管理,打造科研团队;建立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加强学者...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把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中国特色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一规定体现了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方针,为建设和发展包括民族理论在内的我国各门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中国的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在"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论坛: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国际会议上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了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大发展目标。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视民族地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深刻地揭示了哲学社会科学对社会实践的指导地位和对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他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不同的革命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非常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指导。特别是20年前在全国开展的真理标准讨论,使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以恢复和发扬,使中国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变革,这充分显示了科学理论对社会实践的有力指导和…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3,(7):2
<正>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共建在中央民族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和《共建协议》要求,本中心要在中国民族研究领域发挥学术先锋,构筑中国少数民族研究的民族政策思想库、科研成果孵化器、人才培养摇篮和学术交流平台的功能,用新型管理体制、创新研究成果、精锐研究团队、综合信息平台和领先的人才培  相似文献   

11.
弘扬先进文化,当前在我国成为主旋律,正下大力实施.文化的"先进"与"落后"的属性界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尤其是处于较为不利生存条件下的所谓"边缘社会"、"弱势族群"的"劣势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不宜简单地、武断地将其界定为"先进"或"落后".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儒学"京剧""昆曲"等中国传统文化样式是"国学"国粹",少数民族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样式,也同样堪称是"国学"、"国粹".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存、延续,以体现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的根本原则,不仅是学术界需要深入讨论的课题,更多是中国各级人民政府及全社会共同关注、下大气力解决的重大现实性课题.  相似文献   

12.
金初“因辽旧俗” ,官制更是“踵辽官名” ,因此《金史》中有许多官名与《辽史》相同。本文通过对《辽史》、《金史》相关官名的考察 ,证以女真语词义 ,探知了《辽史》所载契丹语官名的内涵。明了这些契丹、女真语官名的本义 ,不仅可以为辽金史的研究提供根据 ,而且还可为两种语言尤其是契丹语研究提供资料 ,从而推动阿尔泰语系古代语言的研究和蒙古语族语言史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高校教风学风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西部高校教风学风建设应突出民族大团结,奋发图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特色,并提出了若干加强教风学风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视角出发,阐释汉匈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变迁。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汉匈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汉匈分别在生态—经济方式、政权体系、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不同的体系,并随着双方战争、互市、和亲等交往的深入促成了汉匈民族意识的最终形成。民族意识形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在西汉后期开始,匈奴的经济方式、政治实体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受到汉文化的深层次影响,民族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汉民族意识也在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15.
吴激、蔡松年同为金初著名词人。二人有着相似的仕宦经历,在入金前既已定交,入金后,交往颇深。以词而论,二人虽同号为“吴蔡体”,奠定了金源一代的词的创作,却因个人身世、词的题材、内容等方面的不同,在词的创作上亦表现出同中有异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辽代牧、农经济区域的分布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代前期 ,契丹辽地主要是以畜牧经济为主 ,牧场遍布草原各处 ,畜牧经济一直呈上升态势 ;农耕经济区域虽因燕云地区的并入等而有所增扩 ,但农业种植仍是片片点点 ,无法与畜牧业相比。到辽代中后期 ,牧区变化比较平稳 ,官营畜牧经济屡遭打击 ,已繁盛不再 ;而此时的农耕区域却有很大变化 ,农业经济的繁荣 ,对辽代社会的进步及金、元时期北方地区农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杨翰卿  王曾 《民族学刊》2019,10(3):44-49, 115-116
作为壮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曾以古文经学为特色的儒家经学形式活跃兴盛于壮族先民地区,以董仲舒之学和以“统合儒释”为思想内容的汉唐儒学传播影响于壮族先民地区,以程朱陆王为主体的宋明理学浸润渗透于壮族先民地区,同时集中表现在壮族伦理道德长诗《传扬歌》与儒家思想的一致性。这是我国历史上壮族先民在精神文化上能够获得较大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可资总结弘扬的思想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田野调查资料为依据,从民族学的角度记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云南布朗山布朗族女性择偶条件与婚恋方式的变迁。文章认为,内地青年男女择偶的价值追求为布朗族女性嫁往内地提供了条件。文章还探讨了布朗族女性大量嫁往内地这一现象对布朗族社会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海洛因、性、血液及其制品的流动与艾滋病、性病的传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艾滋病或性病的传播在时空上是不平衡的 ,它是与海洛因、性、血液及其制品的流动以及一系列特定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制度交织在一起的。从一定意义上说 ,艾滋病的蔓延暗示着社会的不平等以及社会变迁与社会文化制度不相协调的问题。本文基于作者在云南四个村落的田野调查以及对河南一个村落的访问 ,对艾滋病和性病在我国传播、蔓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背景做了描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以来,"遗产"或"文化遗产"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都有了重大的变化和拓展。这一进程反映了国际社会从尊重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角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努力,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在文化领域制定多边准则有着直接关联。而传统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文化遗产保护,也随之越来越具有超乎文化领域的意义。通过梳理教科文组织相关公约的出台及其保护的文化遗产类型,进而对非遗名录项目进行大致的分析,就会发现以文化多样性推广人类共同遗产这一理念,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事情,而是越来越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涵发生深度关联,也在"一带一路"的话语体系建设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代实践之间成为可资深入观察和总结的研究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