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博物馆不仅是承载地方历史、涵养民族文化、存储交往记忆的共有精神家园,更是展示多元文化与文明的窗口。地方博物馆不仅具有收藏、教育、科研等重要价值,也具有显著的动员叙事及共同体意识建构效能。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是地方与国家相互呼应、小社会与大历史互为参照、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守望相助、具有强烈情感共鸣的记忆之场。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时代背景下,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这类历史主题鲜明、文化特色突出、“三交”内涵显著的多民族共享活态符号,也可以充分调用为鲜活的叙事资源。地方博物馆需要找准定位,通过内容提炼、效度提升、活力培育三个方面,探索其独特的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数字自我意识是个体通过对数字存在的体察、对数字身份的理解及其数字行为的实践共同建构起来的。数字自我意识驱动下的数字形象消费,是“Z世代”消费者在数字虚拟空间中进行的与自我形象打造有关的一切消费活动,是消费者自我觉醒、印象整饰和行为投射的理想化反映,而这种数字形象消费最终也将实现自我认同、群体认同、公共认同等多维平衡。随着元宇宙等技术的飞速迭代,数字形象消费也将成为“Z世代”甚至更广泛消费者群体接入数字虚拟空间、展现数字自我意识的窗口。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数字化程度不断加深,很多用户会在社交媒体上不断积累和保存各种形式的信息、资料,以备日后翻阅或使用,但过多的内容积累也会让用户产生心理压力和混乱,这样的现象被称为“数字囤积”。数字囤积由信息特质因素与个体心理因素共同所致,社交媒体的信息庞杂且存在不确定性,用户会对信息错失产生焦虑,通过大量囤积来获得心理安全感;社交媒体上数字内容的收集成本和存储成本低,方便了用户通过数字囤积获得对更多内容的心理所有权;数字囤积的内容有痕迹价值,是自我的延伸,用户对其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但过量的数字囤积会导致信息过载和信息耗散焦虑,用户需要通过数字“断舍离”的方式形成对过度数字囤积所致心理压力的抵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