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提出了许多令人关注的问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莫衷一是,众说纷纭。学术界这种强烈的问题意识,是促进学科发展的良好契机。南昌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教学工作,在重视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常围绕着学术界的争论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讨论。青年学子针对学术前沿的争议各抒己见。这里发表的一组笔谈,都是令学术界殚思竭虑的问题。作者们发表的看法,显示了他们至为珍贵的探索热情。《比较文学:为什么总会发生危机?》一文不仅认同了这种危机现象,而且指出这种危机在欧美大陆学界同样存在,是一种"国际性灾害"。对比较文学的学理依据缺乏深刻的认识,文学积淀浅薄,文化研究泛滥,是危机的根源。如何走出危机呢?作者提出加强差异研究的主张,并且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文化全球化"是一种悖论》一文从文化的特性出发,论述了"文化全球化"只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现实;并提醒世人不能忽视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渗透和价值变迁等后果。作者主张发扬本民族的文化个性,加强与异域文化的交流,来防止文化渗透,达到相互理解。《雏议流散写作中的文化身份》一文,通过流散写作这个个案,探讨了文化传统的顽固性本质和认同异域文化的艰巨性。制约流散  相似文献   
2.
论诺斯洛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的后殖民观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加拿大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对加拿大文学后殖民性所做的精辟论述,认为弗莱对加拿大文学三个发展阶段的分析以及强调加拿大自然环境对加拿大文学的影响,实际上彰显了加拿大文学与前宗主国文学之间的张力,表现了具有加拿大特色的后殖民文学特征,从而丰富了当代后殖民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3.
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种族维度探讨不仅是英国社会结构的一种反应,也是英国文化面临美国大众文化冲击下的一种本土回应。伯明翰学派不仅发现了英国青年亚文化中的种族文化(主要是黑人文化)元素,分析了种族文化与工人阶级文化结合的成因,而且认识到英国青年亚文化的种族文化既有对美国流行文化的吸收,更是基于英国本土社会经验的独特黑人文化,由此提出"新种族性"问题,并力图在宣扬英国特性的主流文化中警醒世人种族文化的存在及其差异性,警惕全球化时代种族排他性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黑人音乐是全球化时代的流行文化,更是流散黑人的灵魂。黑人音乐在生成过程中以音乐的形式记载了流散黑人的种族经历,表达了他们的非洲记忆。黑人音乐在西方社会呈现的双重意识即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反映了黑人音乐在产生、发展与传播过程中的社会困境和张力。因为西方社会的单一文化特性强调催生了当代流散黑人的认同意识,但黑人音乐的复杂性与混杂性又决定了它在流散黑人的认同性建构上的"拱形"非洲主义,既疏离于西方社会寻求精神家园的异质与回归,又并非真正回归非洲主义,表征为一种认同过程中的乌托邦主义。  相似文献   
5.
大众文化的全球化传播既产生出文化全球化,更激起了民族文化的反拨.英国文化批评家利维斯批判大众文化,以确立英语语言的经典地位、梳理英国17世纪的传统文化、倡导文学教育等方式建构精英文化在当前社会的主导作用,构建了英国文化在面临美国大众文化侵袭下的民族文化模式,为全球化本土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6.
斯图亚特·霍尔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对认同性的研究秉承一贯的文化政治批评策略,提出认同是差异性中的同一,认同性是历史变化的,是一种认同政治.通过对认同性概念的梳理,霍尔还结合英国社会中出现的种族主义,提出了新种族性的观点,并指出少数族裔的自我认同是历史文化的认同,也是自我的一种想像性回归.  相似文献   
7.
民族性问题是当代流散文化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流散文化理论消解了传统的民族和民族主义概念,建构了民族的新维度,即混杂性、文化间性与政治解构性.斯图亚特·霍尔作为当代文化研究理论家,提出了新民族性的主张,并将电影叙事看作新民族性的表征,体现了当代流散文化理论的新维度.  相似文献   
8.
赛博朋克文化交织了青年文化与科幻文化的文化主张,强调了青年做自己的精神需求,在高科技低生活形态下批判资本主义的过度欲求。中国赛博朋克文化虽受西方赛博朋克文化影响,呈现为科技化、自主化、狂欢化等特点,但在中国科技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其日益成为青年新话语的建构场域,尤其在赛博朋克小说领域呈现出成熟的青年话语主张,即发展了西方的技术权力话语,以作为身体政治的赛博格异化表征强调了技术与权力支配关系的复杂性;强化了环境话语,以环境观照呈现对全球技术发展主义与环境主义的批判意识;创生了情感话语,以人类的爱作为解救赛博格世界的拯救之路;由此开拓了赛博朋克小说的中国路径。中国赛博朋克文化发展了西方赛博朋克文化的技术认知,超越了西方赛博朋克文化中的颓废与极端,将赛博朋克文化与民族认同联结在一起,以创新、责任感与家国意识成就中国的青年文化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们为作为一种政治思想的多元文化主义叫好的时候,经常忽略多元文化主义背后的陷阱和问题,"多元文化主义"并不等于"多元文化的"。以移民流散文化为例,多元文化主义并非是协调少数族群和主流族群的政治策略法宝,这是因为多元文化主义本身就充满悖论,即它的"认同政治"和"差异政治","认同政治"和"差异政治"促使主流文化在对待移民文化方面因文化本身的差异性及对认同性认识的不同而无法协调。因此,世界主义可以作为超越多元文化主义的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0.
海洋科幻作为科幻小说的亚类别在目前的科幻研究中尚未有明确概念与定义。海洋科幻既是一种题材书写、主题书写,更是置于人类、海洋与大陆关系网络中的一种文化书写。中国海洋科幻书写与中国科幻文学发展同步,具体呈现为海岛叙事、海人叙事和海洋文化叙事三个面向。在海岛叙事中,海岛形象既表征为科技前沿隐喻,同时也是作为现实与想象的交汇点,象征乌托邦或恶托邦场域;在海人叙事中,海人形象表征了人类未来身体形态及其文明发展,表达了创作者对文明未来的忧思并提出其可能路径;在海洋文化叙事中,海洋文化被刻画为与陆地文化相生相伴、相辅相成的存在,创作者还以家园意识重审中国科幻可能的海洋文化发展。总体而言,中国海洋科幻以开放、多元、包容的心态探索未来人类文明与海洋文化,致力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家园建设,构建了中国海洋科幻文学的世界图景,拓展了中国海洋文学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