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祝瑞开同志的《两汉思想史》已于1989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继他在1981年出版的《先秦社会和诸子思想新探》之后的又一力作。关于中国古代思想史的研究,历来有把注意力集中于先秦一段的传统和习惯,相比之下,对两汉一段的研究比较薄弱。但是,近二十年来情况有所变化,也许是由于汉墓文物的大量出土,或者是历史变迁的反思,一部分学者把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21世纪人类文化的大格局,仍将是多元并茂、互补共进,人类文化、东西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必然是彼此逐渐走向趋近和融合,在趋近与融合中化解矛盾、避免冲突、互补互动、创新发展。汤因比的“世界统一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既不符合文化发展自身的逻辑,也是不现实的。中国文化在中西文化趋近与融合的大背景中,必然实现进一步的融合与创新,对解决人类面临的困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赵吉惠 《阴山学刊》2002,15(4):42-46
儒学可以为社会现代化提供精神的文化动力资源,能帮助营造文化的安适乐园,这是儒学的积极意义.儒学已经成为亚洲的"中心价值",但从全世界范围看,儒学不是普世文化.21世纪建构中国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以中国文化为本位,中西互补,多元并存.经过整合的中国文化,应既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又富于时代精神,能够推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评司马光的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光因反对过王安石变法,而被扣上诸如“政治上反动保守”、“思想上顽固倒退”、“哲学上唯心主义”、“反对辩证法”种种帽子。颇少刊出有见地、有分析的探讨司马光哲学思想之研究论文,致使其历史学巨大成就,得不到科学的哲学解释。笔者拟就司马光哲学思想中的几个根本性问题,重新进行评议分析,拋砖引玉,就教于同仁。司马光对于哲学是熟悉而又有兴趣的。他不仅博览经、史、子、集,而且对颇多哲学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他系统地研究过周易哲学,并撰成《易说》六卷,系统地研究过道家哲学,并  相似文献   
5.
一九六四——一九六五年对“合二而一”论的批判,把杨献珍同志连同历史上最早提出过“合二而一”的哲学家方以智一棒打死,把“合二而一”说成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糟粕”。为了实事求是地评价“合二而一”论,搞清楚杨献珍同志阐释“合二而一”的意义及实质,有必要重新对方以智的哲学思想体系,进行认真研究,全面分析,做出公正的结论。一、方以智在哲学根本问题上表现了唯物主义态度。  相似文献   
6.
80年代中国历史认识论研究的突破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80年代,我国史学理论的研究走上了繁荣发展时期。一方面反省总结过去的得失,主要解决学风和研究方法问题;一方面引进西方的新思潮,拓展我们自己的研究视野和思路,开始建立我们自己的史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体系。关于历史哲学,根据西方的划分,可以分为本体论与认识论两大系统(方法论也可纳入认识论系统),80年代集中地探讨了历史认识论问题。历史认识论是本世纪西方历史哲学家所关注的中心课题,思想活跃,成果累累。我们虽然起步甚晚,但是积极追赶,并且吸收、借鉴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深邃的思想,因而前进步伐较快,成绩明显,在重大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方面都取得了十分可喜的突破性成果。当然,由于我们史学界的整体理论水平的限制,由于我们学术思想、研究方法论和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原因,使我们的历史认识论的研究还面临着一些困惑和挑战。本文意在对80年代我国史学界在历史认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和面临的困惑进行初步的理论分析,并提供若干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论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与现代价值赵吉惠董仲舒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思想家,是中国儒学在汉代发展历程中承上启下的人物。但是,由于他的思想复杂,历来对他的评价毁誉不一。近年来,由于提倡解放思想,开展自由的学术研究,对于董仲舒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值得探讨的问...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八届年会十一月四日至十日在昆明召开,以郑和下西洋问题为中心展开了热烈讨论。云南大学历史系、云南民族学院历史系,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积极筹备和主办了这次会议。晋宁县人民政府、昆阳郑和纪念馆积极支持和参加了讨论会。会长张舜徽教授在开幕词中强调了当前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大意义,他指出:“郑和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他经过了千辛万苦,克服了重重困难,七次下西洋,发展了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积极地推进了中西文化、经济的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中华民族的  相似文献   
9.
吴兴洲  赵吉惠 《唐都学刊》2004,20(2):128-132
张载关学指张载在陕西关中地区创立的理学。其理论核心是承认“气”为宇宙本体 ,万物之源 ;其学风坚持“经世致用”传统。张载关于“至虚为实” ,“太虚者 ,天之实也”以及批判佛家之“空”、道家之“无”的观点 ,奠定了明清实学思潮的思想基础。明清实学是传统儒学在宋、元、明、清时期形成的独特的理论形态 ,既是宋明理学分化的思想结晶 ,又与其相区别。明清实学 ,坚持“经世致用”传统 ,发扬实体、实学、实用学风 ,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自幼酷读中国文史典籍 ,热爱中国文化 ,他在长期革命实践中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 ,他又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有益的营养 ,使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中国化和民族化。毛泽东不仅关心中国文化问题 ,而且把文化问题看成是整个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在他的一系列论著作中对中国文化的性质 ,建立新民主主义新文化的纲领、对待中西文化和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与方针等问题都进行了经典性的论述。毛泽东晚年在文化问题上也产生过一些错误 ,我们应采取历史的具体的分析问题的态度正确地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