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它的成立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高潮的到来,湘籍志士作为辛亥革命时期最为活跃的一支革命力量,和全国广大革命志士一道,自始至终参与了同盟会的活动。他们是同盟会筹建工作的积极组织者,是同盟会舆论宣传工作的热情推动者,是同盟会领导武装起义的重要策动者和主力军,是同盟会安定团结局面的坚定维护者。他们为同盟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辛亥革命史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试论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群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产生了毛泽东、刘少奇、蔡和森、彭德怀、田汉等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拥有大致相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相近的革命经历,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具备诸多共同群体特征。突出表现在心系天下的忧患意识、脚踏实地的践履品格、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坚忍不拔的革命意志、卓厉敢死的牺牲精神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武昌首义后,各省纷纷建立军政府或军政分府,清朝传统的省、道、府(厅)、州县统治秩序被打破,中国政治制度开始了由专制到民主的转型。军政府、分府整合过程中,难免产生很多矛盾斗争。就其形式而言,既有明争,也有暗斗,既有口角磨擦,也有武装冲突,可谓多种多样。就其性质来讲,既有革命派和立宪派的纷争,也有革命派不同集团的对立,既有集权与分权的较量,也有专制和民主的消长,同样不一而足。在南京临时政府和各省军政府的不懈努力下,各地分府于1912年8月底基本取消,新的行政关系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霍修勇 《老年人》2008,(5):36-37
熊瑾玎,原名泰儒,又名佐吾、楚雄,长沙县五美乡人,1886年生于医生之家,1918年秋加入新民学会,1921年曾为毛泽东、何叔衡参加党的“一大”筹措旅费,1922年起担任湖南自修大学教务主任,协助毛泽东培养革命人才,1926年在长沙组织湖南三民主义学会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熊瑾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5.
辛亥首义前,两湖志士制定了相互声援、共同起义的战略指导思想。武昌发难后,军政府派遣军队、提供枪械推动湖南光复。湖南军政府则组织援军、输送粮食支援湖北战场。为保证步调统一,两省函电交驰、开诚布公;为推进广泛联络,两省人员你来我往、川流不息;为保障运输安全,两省共同护卫、联手惩奸。鄂湘军政府合作的广度、深度超过了任何两省,他们共同缔造、维系了湖北的坚固防线,吸引了清朝的主力部队,减轻了其他省份的压力,为辛亥革命在全国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6.
霍修勇 《老年人》2008,(6):40-41
夏曦是中共党史上颇有争议的人物,有人关注他的革命贡献,说功大于过;有人强调他肃反滥杀,说过大于功;有人则说功过相抵。对于他的一生,贺龙指出是“两头小,中间大”,萧克评价为“两头好,中间错”。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组织了各种各样的革命团体,首义之区的湖北在组团方面异常活跃.从花园山机关到共进会的建立,鄂籍志士虽然起了关键性的主导作用,但湘籍志士的参与则是湖北革命团体摧不垮、打不烂的根本原因.湘籍志士在团体筹组、新军改造、计划制定、起义策动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两湖志士的共同努力,团结各地志士,湖北革命的主观条件逐渐成熟,赢得了辛亥革命的主动权,从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8.
霍修勇 《老年人》2008,(9):38-39
中国共产党建党已经整整87年了。在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开创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新局面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坚决果断地惩治有损党风的不良行为,为党的事业顺利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9.
霍修勇 《云梦学刊》2001,22(6):46-49
辛亥革命时期,湘籍志士对湖南会党进行了改造。他们结合“反清复明”向会党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在不改变会党体系的基础上,改善其组织、装备;利用会党的反清传统,掀起大规模武装起义。湘籍志士对会党的改造是深入、长期、细致、全面的,在他们的改造下,湖南会党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在中国革命史上拥有独特贡献,他们的实践主要源于强烈的忧国意识、浓郁的忧民意识、深沉的忧党意识。看到列强欺辱、政治黑暗的现实,他们发出了危亡在即的呐喊。目睹社会各阶层遭受的苦难,他们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揭露。感受到党内存在的不足,他们表达了痛彻心腑的忧虑。从而体现了处于危难之中的中华民族强烈悲壮的救亡意识,对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起到了石破天惊、振聋发聩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