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恨歌》二重主题说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着争议。其中主要一种观点认为:《长恨歌》一方面批判唐玄宗荒淫误国,一方面又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深表同情,两者互为矛盾,此即所谓“二重主题”说。如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在《长恨歌》的“题解”中说:“……其中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生离死别的悲哀,寓有同情之意。诗以传说作为素材;而作者的目的,则不但‘感其事’,同时也意图通过这一事件,批判统治集团荒淫而招致祸乱,垂作历史教训。这两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因而使得诗的主题思想复杂化。”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和刘大杰先生编著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也均持这一观点。这一争议,迄今尚无定论。笔者以为《长恨歌》的主题思想不存在这一矛盾,不仅《长恨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最早的戏剧是形成于公元前五世纪的古希腊悲剧,它是以对话和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话剧。虽然它也用合唱队进行伴唱,但这种伴唱只处于“旁观者”的地位,而且越来越趋于减弱。后来,亚里斯多德在他的《诗学》中对古希腊悲剧作了重要的理论概括:“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亚里斯多德的这一论述,对世界戏剧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他的概念雄霸了二千余年”。然而,亚氏的这一理论概括并没有囊括中国古典戏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