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社会正义是政治哲学永恒关注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在这一问题解决的思路上,逐步形成了制度与人心二元对立的中西两极思维。特别是中国社会近代以来,在西学东渐和中国文化自觉更新的过程中,不经意间逐步形成的仅仅诉诸于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实现社会正义的单极思维几乎成为一边倒的话语霸权:这一倾向,人为割裂了制度安排与人的道德意识觉悟的内在密切关联,从根本上忽视了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重要意义。当下的现实和学理的应然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要求人们更应重视人的道德意识觉悟对于社会正义及其实现的意义,从而确保制度安排的科学合理性与道德意识的理性自觉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2.
从第一期新儒学 ,即宋明理学 ,到当代新儒学 ,人们都试图整合义利关系。先秦儒家认为义利对立 ,西方的功利主义文化与东方儒学的性理名教不能同日而语 ,但是 ,“亚洲价值论”在新加坡的彰显 ,以及日本的“东方儒家资本主义”的业绩 ,使新儒家又生以东方文化拯救世界的想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被西洋人称作东方神秘主义,其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种直觉的智慧。即是说,中国的古代文明是通过直觉思维获得的。西方文明固然也很重视直觉,但是,它更重视经验分析。中国古代哲学的诞生及其特点,集中表现了中国人致思趋向的直觉特征。“道术”的混炖性产生了《易经》的神秘智慧之源。其中原始朴素的唯物论倾向和辩证法色彩,都是靠圣贤之直觉而来。在以后的漫长发展中,从多方面强调了通过直觉获得智慧。“体认”、“顿悟”、“诚明之知”、“湛然之知”、“藏识”、“禅定”等,都不同程度地表达了直觉之蕴含。张载肯定在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特别是儒家哲学的思维方式,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理性的主体性思维,主体以自身作为思维的对象,向内反求诸己,思维的目标追求是提供一种人们立身安命的人生智慧,教人如何处人做事的人伦道德,即做人之道、守伦之常.而西方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则具有浓郁的自然理性特点,其一开始就采取了主客分离的对象性思维方式,把研究自然,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的客观智慧作为基本的思维目标.近代以来,随着中西交流的日趋发展,这种中西方哲学思维目标固有的差异在逐步缩小,双方彼此通过相互吸收互相借鉴,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形成一种在和而不同的原则下,既重视自然理性,又重视人文道德理性的整合创新的全球性思维.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 ,西方功利主义成为中国社会颇具影响的思潮之一。康有为、严复、粱启超等人对功利主义思想的推崇 ,反映了民族资本发展的迫切愿望。章太炎对功利主义学说的全面批判 ,使功利主义在中国不再受到人们的公开礼赞 ,但它并没有从此销声匿迹 ,而是继续存活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功利主义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土壤 ,完全排斥功利主义必然使历史进步的合力减弱 ,所以不能用抽象空泛的“左”的观念一概反对之 ,当然 ,也不能消极放任之 ,而应对功利主义加以法制的规范和道德文明的引导  相似文献   
6.
社会正义的实现,归根结底是作为目的自身的人的全面发展.而以往的历史哲学,包括中国传统德性思维的人本理想,以及西方近代以来的制度理性思维,大凡都以抽象人性论的先验预设为前提,表面上把某些个人及其思想、动机和目的抬高到历史本体的地位,但实质上却造成现实具体的人的历史空场.所以,每每是见神不见人、见物不见人、见钱不见人.只有扬弃关于人的一切异化,让人真正回归现实生活的此在,社会正义理想的最终价值目的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与中西哲学思维的整合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网络化交往方式的工具理性手段 ,不断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最深层的实质是文化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多元渗透和综合创新 ,集中体现为中西、古今多元理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相互整合与共同创新。文化的整合最终表现为思维方式的创新 ,特别是各种文化的传统思维方式在思维目标、主体致思趋向、思维模式、思维方法的重心诸方面的相互整合 ,这种整合 ,可以借助数字化的虚拟网络语言实现跨越时空维度的创新。经过整合创新将会建构起一种共性愈来愈多的全球性思维。和而不同是建构全球性思维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科学合理性的工具理性传统作了疏理.通过对逻辑实证主义、历史主义、新实在论、后哲学文化等现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流派对于科学合理性问题探索的逻辑进路的分析,发现当下主流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出的唯科学论与反科学论两种大相径庭的科学观争论的实质,并非简单地消解科学理性,而是试图重构科学合理性的标准.即由纯粹的客观理性、简单的工具理性,向客观理性、工具性的技术理性与人文价值理性相协调的综合理性方向挺进,从而呈现科技与人文、真理与价值的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的全方位视角,分析哲学与科学关系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沿革,使我们认识到,并非任何哲学都能与科学相得益彰。因此,我们必须以全球性的视域、人类的情怀、和而不同的原则、整合创新的途径,建构、繁荣和发展一种顺应当下高科技时代的综合哲学智慧。唯此,要力戒文化复古主义的相对主义和文化一元论的霸权主义两种极端思潮,更要防止假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旗号,淡化甚至消解繁荣自然科学和技术的持续性命题的非理性思潮。  相似文献   
10.
论西方科学合理性理论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科学哲学对于科学合理性问题持续不断的探索,经历了由发现的合理性、发展的合理性,到辩护的合理性的历史逻辑过程。无论是逻辑实证主义、历史主义,还是新实在论者等流派在科学合理性问题上的视域、方法和立场如何不同,他们都在秉承着西方科学和哲学史上工具理性的传统,视科学技术为带给人类福祉的工具,为此进行着不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