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阿瑟·伯格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媒介分析家之一,尤其在媒介批评方法的研究和应用领域,出版了多部著作。他将媒介文本视为分析、批评的主要对象;作为实践性研究的媒介批评,应当是"有趣的批评";媒介批评的最终目的是阐释和发现意义。他的多维视野和开放包容的思维方式颇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20世纪的中国文学发展经历了两个繁荣期,其中之一是五四前后的新文学运动,那么,另一引入注目的亮点,便是新时期文学。这不仅因为新时期文学是从“文革”这一文化沙漠中蹒跚走出,更重要的是它突出的理论和创作上的成就,远远超出了此前几十年的水平。文学创作流派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3.
披文入情─—中国古典诗学语言接受论丁云亮诗歌,作为语言的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是繁富驳杂的生命世界的感性描述,也是人类情感意绪、精神风貌的直观形态。由于古汉语音义结构、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使得以它为载体的诗歌艺术,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意味。不同的文本...  相似文献   
4.
社会分层关涉着社会结构系统等级制度的运行机理与个人在封闭或开放的共同体里的地位问题。马克思、韦伯通过对资本主义关系的解构 ,奠定了社会阶级阶层理论的基础。现代冲突论与功能论的分离 ,对个人在社会中的意义、价值 ,作出了迥然不同的回应。工业主义的进程虽然模糊了层级界限 ,阶层固化却一直未能得到解决 ,不公平阴影下的个人生存意义的诘问又重新困扰着人类  相似文献   
5.
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思想,开启了作为学科的文学的社会学研究范式。从文论发展史看,它既是对当时文学领域形式主义方法的反拨,又是对法国本土实证主义学术传统的承继和借鉴。这一独特路径,使得在文学研究对象、文学性与社会性、读者创造性接受等方面,都提出了自己深刻的见解。同时,实证主义传统固有的局限性,也约束了其理论体系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中国诗与中国画,作为语言(时间)艺术与造型(空间)艺术的两类典型代表,不论从卷帙浩繁的数量上,还是从陶冶心灵的审美价值上,都能较集中地体现中国艺术的精神本质.中国诗画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里,积淀着东方古国沉重的民族意识、深厚的心理基因,从而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有意味的形式”.翻翻中国艺术史料去把握其发展的脉络,浏览中国艺术精品去领略其幽美的意境,钻研中国古典诗学画论去探究其自在的根源,不管是出自瞬间的审美直觉,还是基于冷静的理性思考,都将得到一种强烈而相同的印象:中国诗画艺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很自然地会想起宋代孔武仲的话:“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宗伯集卷一》)事实上,这种艺术的共通性是复杂的,而且是多方面的,本文从几个侧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言以设境——中国古典诗学语言本体论丁云亮中国古典诗学对诗歌语言的研究,有着优良传统,许多诗论家依据创作实际情况,有过精细的阐述和深刻的见解。特别是对具体诗作的评析,不仅很有说服力,而且有不少卓见,使读者常有豁然开朗之感,由此获得审美的享受。本文试图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