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物与事物之间及其内外边界的存在,使管理、无边界管理进入公众的视野。价值观管理曾以文化浸润方式存在和运行于我国农村社区,而今这个优势却因乡村传统价值观念衰微而渐失,新型农村社区之兴起,凸显出有别于传统农村社区的"社区"元素和"居民"特征,不仅要重拾价值观管理的传统优势,而且要直面供给与需求关系脆化、内化与外化矛盾交织、同一与差异反映分殊、当下与未来目标更替等问题,社区居民须以社区化和社会化为目标,展开其"人化"过程的新阶段。在这样一个多元、多样的开放性治理环境中,无边界价值观管理所涉及的人的需要、利益、情感及发展等基本问题,由隐性走向显性、从单一走向多维,要破除诸多边界障碍,形成价值取向、话语建构、实践方式、目标实现等方面的治理旨趣。同时,促进社区居民将符合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历史积淀和生活经验,内化为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外化为实践理性和参与能力,从而形塑新型农村社区生活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直觉即表现”,是克罗齐美学思想的理论基石。他由此推出直觉就是创造 ,就是美 ,就是艺术等一系列结论。尽管克罗齐对直觉的界定有诸多不足之处 ,但其直觉理论对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平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而制度又是社会公平的根本保障.我国当前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着城乡、区域、阶层、行业等之间的巨大差异,这有历史的根源和制度设计上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现行一些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性事件的出现,激发了社会脆性,扩散了社会怨恨情绪,也损伤了政府公信力,侵蚀着社会法治力量。而对此类事件的处置暴露出部分地方政府危机管理意识不强、危机管理体制不健全、民意沟通渠道不畅通、对社会舆情动态掌握不足等弊端。因而为杜绝此类事件发生,国家必须强化危机管理意识,转变社会治理理念,通过扩大农民工权利,改变他们的城市融入非适应状况,来消除这一破坏社会和谐稳定的危机因素。  相似文献   
5.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拓展。师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师德建设的几个原则,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审视和推进师德建设。  相似文献   
6.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进一步把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提要]改革和市场经济加快了乡村社会结构性转型,加强了村庄共同体再造和合法性资源更新,当前进行本土性、融通性的底层治理设计,有利于农民群体更多更好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所探索的党群直议、干群直通、县乡直达、民生直办的“四直为民”机制,显示了村庄内部认同性资源和外部效能性资源的治理作用及协同性合力,既为国家治理的顶层设计提供宝贵的理论支撑,也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有力的行动支持。随着城乡融合发展时代的到来,为避免农民陷入城乡二重性生活方式的困境,村庄治理要契合治理多元化、系统化、本土化的需要,发挥基层群众自治权利,激活村庄治理合法性资源,进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参与式、自主性治理,以制度化方式明确各个治理主体的行为边界以及协同模式,提高协同治理的绩效,使新时代乡村治理走向全面协同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利益受损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偏重于信访救济并往往在非直接利益冲突中充当重要角色。由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既不是无利益差别的同质性社会,也不是阶级矛盾和冲突的对抗性社会,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之关系的差异性社会,如果我们能从“文化同一性”视角,建设“利益场生态”,保障“差异的公正”,就可以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找到良方,达到预防和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之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村社区伴随城乡统筹及融合发展而兴起,社区治理有效离不开价值观管理。无边界价值观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范式和管理形态,适应新型农村社区开放性治理需要,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战略性、基础性的重要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居民面临社区化和社会化的双重境遇,在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过程中,社区价值观管理应以社区居民的物质及精神生产活动为基础和出发点,正视价值观矛盾及其困境,同时要注意内外两种因素的驱动,扬弃传统"惯习"而建构新的"场域",破除社区边界壁垒,以稳定价值链来创造价值观竞合条件,形成价值观驱动前行的动力图谱,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主导价值观在社区得以深植。这个竞合与深植过程,即是进行一个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社区再造过程,社区生活共同体的建构将更加有效而鲜活。  相似文献   
10.
非直接利益冲突与执政资源的流失,具有共生和互构的关系。中共执政资源有其固有的特征属性,但转型时期某种程度上存在的社会公正缺失、权利保障失位等造成执政资源流变,可循着系统与环境、权利与义务、工具与目的、成本与收益的路径,整合执政资源,优化执政资源运作模式,使之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