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1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通过作用的研究,分析其主要形式,进而分析了沟通对绩效目标实现的重要性作用,肯定了在绩效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从企业文化层面及绩效管理各环节改善沟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3.
分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浅析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非物质社会的来临,信息的普及标志着社会的需求方式已经从“硬件需求”转变为“软件需求”,促使人们对非物质社会的思考与探讨与日俱增。设计观念和背景都发生了转变,设计走向“艺术与科学的边缘”。非物质社会设计更加注重“非物”的客观性和重要性,以设计终端的需求为己任,产生新的设计标准和设计特点。非物质社会设计本身呈现出设计伊始的多目的化与普遍化,设计过程的虚拟化与灵活化,设计理念的人性化,设计功能的超级化,设计形式的艺术化,设计消费的多样化以及设计保障的服务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5.
自然是客体 ,人是自然的主人 ,这种天人二元对立的思想是西方近现代哲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先秦道家则认为天人或人与自然彼此同大、齐同均等 ,人与自然是合一的 ,“一”即自然。在西方 ,“回归自然”是对天人二元对立思想的反动 ,现代生态哲学正是天人二分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先秦儒、墨、道三家的有无论思想进行了比较考察, 儒家有无观重在“有”, 是政治、伦理和社会学层面上的有无观, 他们所论及的有无范畴还只是殊相意义上的;墨家的有无观虽然主要的是就具体的事事物物而论的, 但又开始涉及到共相意义上的有无问题; 道家的有无论中所体现的否定的思维方式, 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践原则, 以无为本的本体论, 有无相生的生成论, 无有一无有的辩证法等反映了其有无论是真正哲学意义上的。比较而言, 在有无观上, 三家各有特点, 各有其长处。但从哲学上讲, 道家有无论最具思辨品格  相似文献   
7.
九十年代初以来,我国的学术与文化界盛行的主导潮流无疑是本土文化热,回归传统文化和对八十年代文化精神的清算是这一热潮的两大特征。这与八十年代的继承“五·四”传统,批判传统文化,高扬西方理性精神恰成鲜明的对照。在这一情势下,重新审视在八十年代的文化大讨论中萧里父先生提出的“哲学启蒙说”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不揣浅陋,试图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哲学思想作一整体通观。一、从“宗教异化”到“伦理异化”:对中世纪封建蒙昧主义和文化专制主义的哲学总结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创下一段辉煌的历史。然而由于秦始皇伐…  相似文献   
8.
道家的“自然”哲学包涵着丰富的美育资源,道家之美育就是教育人们以美的眼光、美的情感去发现美、创造美,从而获得愉悦与自由。此外,道家特别注重每一个个体德、智、体、美的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9.
群众史观是福泽谕吉(1834-1901)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的许多史学理论和启蒙思想都是缘于群众史观的影响而产生的。在群众史观的指导下,他在当时民主资源十分匮乏的日本社会,反复提倡人民的平等、自由和独立,对日本从封建专制向民主社会的历史性转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其充满民主色彩的史学思想不仅在明治时期,即使是在今天也不失其实用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0.
企业核心人才纷纷流失的原因,主要是市场、员工自身和企业自身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企业应积极应对,从流失原因着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