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47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进入文明社会后,人们对道德有种种不同的看法,在全球化的今天,人类应努力在对道德的理解上达成基本共识。道德实质上是人类智慧地生存的生存方式,是现代社会价值体系的母体和基础,它作为人之为人的根本规定性,是人区别于宇宙万物的主要标志。道德与伦理、法律的关系十分密切,伦理作为一种道德秩序实质上是道德规范发生作用的结果,道德是法律的依据,也是法律的实质内涵。个人的道德素质是通过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形成的,社会的道德水平是通过道德建设实现的。道德是人性的综合体现,集中反映了人类的应然本质,对于个人和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它是个人幸福之体,世泰民安之基,人天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2.
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话语中的文化,不是广泛意义上的文化,而是就社会文化体系而言的,指系统的价值观现实化意义上的文化。就对非主流文化的关系而言,主流文化有三种存在样态,即一统天下、唯我独尊和兼收并蓄。我国建国后的主流文化建设虽然走过一些弯路,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具备了构建可以解决目前多元文化对峙、冲突局面的最先进的"兼收并蓄"文化的现实条件,并正在作出实践上的努力。我们需要据此对我们主流文化建设的战略进行调整,更加自觉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最先进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3.
江畅 《阅江学刊》2023,(2):5-17+171
政治哲学研究者总是站在某一立场上研究政治哲学,政治哲学的立场问题就是研究者在人类社会的复杂结构中,立足于谁、为了谁进行研究的问题。当代人类基本共同体从国家走向世界势在必行,政治哲学要超越以往立场的多元而走向一元,为世界共同体构建提供支持和服务。政治哲学的意向是一种研究者确定目标对象并在意识中不断与之相互建构的互动活动。政治哲学研究如果死守某个目标对象,其研究就会丧失创造性和生命力。政治哲学研究目标对象的确定是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开放构建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与研究者的研究相伴始终的不断循环往复的持续过程。政治哲学作为哲学的专门学科,必须运用哲学的基本方法——思辨方法,但也要运用一些其他方法,如文献诠释法、历史审视法、现实质疑法等。今天政治哲学要回归其应承担的使命和责任,必须改变政治哲学研究中流行的科学经验方法,在使思辨方法成为政治哲学的基本方法的同时,对政治科学和政治现实始终保持批判性态度,不断推进政治复归其真实本性,体现本性所要求的实践要求。立场、意向和方法的不同决定着政治哲学的性质不同,构建当代中国特色政治哲学需要对我们的研究立场、意向和方法进行反思和重构。  相似文献   
4.
5.
中华民族精神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意蕴,其核心内容是“成人”精神。传统道德存在着一些自身的局限,而且到后来走向绝对化、极端化。在传统道德走向衰败的过程中,它迎来了历史性的新机遇,经过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改革开放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四大历史事件,传统道德正在从传统走向现代。在构建当代中国道德体系的过程中,要弘扬传统道德中诸多过去被忽视的有价值的内容,同时,在弘扬这些内容的过程中需要创新。要在弘扬中创新,在创新中弘扬,从而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6.
江畅 《江汉论坛》2007,(10):49-54
哲学史上的本体论大多是客观主义本体论,这种本体论由于人类认识的进化特别是科学的进步而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使本体论研究走出客观主义的困境,哲学家需要在以下三方面形成共识:本体论不是要发现某种客观存在的本体,而是要思辨地推断和构想世界的本真状态;构建本体世界不是要否弃现实世界,回归本体世界,而是要为人们提供哲学信念,为批判现实提供武器;任何本体论原则都不是绝对真理,而只能是时代的产物,只会具有相对的真理性.  相似文献   
7.
正[主持人语]当代人类生活是一个通过技术将人的生存和发展虚拟化了的存在。虚拟技术通过数字化方式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一个虚拟时空,而且也为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在虚拟时空中实现数字化的虚拟生存时代,从而使虚拟认同成为当代人所直面的新的认同观念。从理论界现有的研究来看,多集中于对虚拟认同的积极意义和肯定性的讨论,而较少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存在形态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对中国传统道德和西方现代道德的现代适应性分析,提出当代中国道德建设需要弘扬中国优良传统道德,但从道德建设的基本取向看,更需要借鉴西方现代道德。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三个基本层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价值原则"。人民幸福即社会成员的普遍幸福,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目标,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的根本任务和追求的最终目的。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理念的富裕、和谐、公正、法治、民主、自由、责任、德性、智慧和优雅,是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在现阶段的具体化。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共产党领导、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公平正义和明荣知耻,则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终极价值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转化为人们的实践活动所应遵循的基本价值原则。终极价值目标本身也是核心价值理念;基本价值原则是终极价值目标和核心价值理念的实践要求;而核心价值理念则本身具有目的性,同时又体现着终极价值目标的要求并服务于终极目标实现,因而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具有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阐述现代文明的特征、缺陷及其消极社会后果出发,着重分析了生活在现代文明之中的青年所面临的享乐、选择、就业、竞争、成长、情感、生态、精神这八大生存困境及其所导致的社会后果,试图揭示青年生存困境与现代文明之间的内在关联,阐明本文的以下基本观点:要从根本上解决当代普遍存在且日益深重的青年问题,必须致力于从深层次上改善青年的生存环境,使之走出生存困境,而其根本途径就是调整或重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