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政治经济制度的安排与变迁思考西部地区"三农"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被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如何寻找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制度结构优化性使其产生集束效应而不是相互制约,以及制度变迁的前瞻性,对解决“三农”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近代英国对世界的软实力影响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从历史视域来看,它的这种影响根植于英国内部的软实力,其核心在于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认同,关键在于化经济优势为政治制度优势,并通过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高了英国本土公民及其殖民地精英对它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同时也由此激发并保障了英国的民族创新精神和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了文化自信与自觉,从而为近代英国软实力的不断兴起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与强大的制度与文化基础。近代英国软实力兴起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国软实力提升提供发展范式上的启示,并使我们注意到:在经济崛起后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战略重点可能需要转移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认同上。  相似文献   
3.
党政领导干部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知与实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们的政治文化的影响与制约,因为政治文化影响各个担任政治角色者的行为、政治要求的内容和对法律的反应.基于这个研究视角,本课题组对某省党政领导干部(处级正副职与厅级副职领导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此来分析党政领导干部群体的政治文化状况及其对党的事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党政领导干部群体中居主流与主导地位 在调查中,所有的党政领导干部均表示“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对党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实证视域中村民自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来自全国多个农村地区的实际调查表明,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在法律保障方面,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不够明确不成体系,村民民主权利维护的功能有待完善;在制度设计方面,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之间的指导关系不明晰,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运行界限模糊;在政治文化方面,农村传统政治文化观念较为浓厚,村民向现代公民的公共意识与参与行为转变普遍存在困难,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与能力素质和村民的自治渴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通过综合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村民自治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也深切感知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我国政治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西部地区的“三农”问题。推进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等被认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因此如何寻找制度安排的合理性、制度结构优化性使其产生集束效应而不是相互制约,以及制度变迁的前瞻性,对解决“三农”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约瑟夫·奈曾说他的"软实力"概念遭到了较多的误用。在国内相关研究中,人们对该概念及其奈的软实力思想的误解与滥用的现象十分普遍。解析其原因,一方面源于奈的软实力思想的内在缺陷性;另一方面源于人们无视软实力概念的国际政治属性,或忽视奈一再言明的软实力思想的核心观念,或在软实力价值判断上持二元取向。澄清国内研究中的一些误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化中国软实力建设研究。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其国家软实力建设也引起国内外政学两界的高度关注。西方政学两界从多个维度试图分析中国软实力建设的成就、不足、发展走向与目标。他们的研究一方面为中国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参考价值,但另一方面中国软实力建设又要避免陷入西方软实力理论及其评价标准的陷阱。基于软实力理论、中国现实国情与国际局势变化等综合因素考量,中国软实力建设可能需要在重视硬实力建设的基础上,着眼于公民、社会组织、执政党、政府等软实力建设主体的能力提升以及国家发展模式与大国形象塑造等基点,围绕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说服力、吸引力与影响力这一核心路径,全面增强和提升中国的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后期,政治文化研究开始在我国兴起.从1988年到2008年这20年间,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文化是一个热点.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200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时段,通过对这两个时段的研究文章的综合考察,发现这些研究的主题基本上一以贯之地集中在对待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政治文化,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格局与特性、如何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这三个方面,并存在着稳定性与连续性的特点.这表明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任务没有发生变化.同时,通过对前后研究的对比,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政治文化仍然处于过渡期而没有走向比较稳定的状态,相反在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构建现代化的当代中国政治文化设置了重重困难,从而决定了政治文化研究仍然要解决文化价值的认同与凝聚问题.  相似文献   
9.
来自全国多个农村地区的实际调查表明,村民自治在实践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困扰。在法律保障方面,村民自治的相关法律不够明确不成体系,村民民主权利维护的功能有待完善;在制度设计方面,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与村委会村党支部之间的指导关系不明晰,村委会与村党支部之间的运行界限模糊;在政治文化方面,农村传统政治文化观念较为浓厚,村民向现代公民的公共意识与参与行为转变普遍存在困难,村干部的民主法制意识与能力素质和村民的自治渴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通过综合梳理与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村民自治虽然面临重重困难,但也深切感知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对农村社会稳定与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的潮流,党校研究生教育教学也需要改革创新.党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特定优势,在研究生教学方案、学术训练方式、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方式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重视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并重、学术研究与资政服务并重、知识性与应用性并重,培养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具的复合型人才,既凸显党校特色,又符合学位条例的硕士研究生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