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4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世称元治以至元(1264——1295)、大德(1297——1308)为首”(《元书·食货志》),而元杂剧的繁盛期,也当推至元、大德为最。其时,最伟大的元杂剧四作家马、郑,关、白(明何良俊说)已经出台,最优秀的剧本如《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等均已登场。关汉卿和马致远,虽然是双峰并矗,同显俊妍,但却面目不同,各有千秋。关氏爱写女性,今存十六个剧本,只有四种是末本,余都是旦本;而马氏则爱写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搞创作就象“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这个比喻倒也贴切。孩子离开母体后,有了独立存在的条件,就有他自己的生命了。写书也是如此,一本书写完出版后,就成了社会的东西,它究竟能在社会上起什么作用,往往是不以作者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作者跟作品终究还有着血肉的联系,也就象母亲同自己的亲生儿女有息息相关的血缘关系一样。母亲关心孩子在社会上的表现,作者也关心自己的作品在社会上所产生的效果。听了大家的讨论发言,一方面感到大家对作品的讨论确实是很认真深入的,再就是觉得赞扬声多了些,对作品本身的弱点提得不够。任何作品都会有一些不足之处,《贼狼滩》这样一部作品也决不会例外。好在来日方长,以后还可以通过和同学们的进一步接触和联系,听到更多的意见。作者要讲的话,都在作品里讲了。今天我又没作什么准备,作为和同学们谈谈心,主要讲以下三个方面的事情:  相似文献   
3.
<正> 一中国戏剧批评理论的成熟大约在晚明清初。这一阶段中,沈璟、汤显祖的理论偏向被王骥德溶合在体系化的《曲律》之中。潘之恒的戏剧表演理论又与《曲律》等曲论著作,从案头文学和场上表演诸方面分别构成了中国戏剧理论的整体结构。李渔的长处正在于有机地揉合了前辈理论的偏执之处,在《闲情偶寄》中把中国剧论全面地总结成为一个体系,尽管这个体系带有浓厚的实用化和经验性的趋向。那么晚明清初,作为戏剧理论的黄金时代,其鸣响的先声何在,矗立的基础何在?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的戏剧典型观由一般的理性原则和个别的实践方法两大部分所构成,理性原则由类型、定型与典型三个层次的划分及其实质的探索组成,实践的方法主要是由戏剧典型化(金圣叹化)的方法举例及其理论提成所结构,它包括戏剧冲突典型化、戏剧高潮典型化和戏剧人物典型化三大主干。本文拟就金氏典型观中的戏剧人物典型化而展开。  相似文献   
5.
<正> 戏曲史上“沈汤之争”的话题,早已被人调说得烂熟;戏曲批评史上的吴江派和临川派的能否成立及其阵营问题,也是今人争论不休的一桩公案.能不能从一种更开阔的视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待以上问题?或者说,沈汤之争及其派别现象背后,是不是还有着一些必然的渊源、偶然的契机和一些更为深厚的背景?如果能从中国文学史、戏曲史发展的动态过程上来看待沈汤之争以及两派的对峙现象,从而对争论本身及其来龙去脉作出一种历史的描述,或许我们对争论自身的品位及其意义的了解,有时反而会更真切一些.  相似文献   
6.
对于李北桂同志的长篇小说《贼狼滩》,中文系79级学生举行了一次讨论会。在这里,我们选摘了五个学生的发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