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5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多元化语境下中国先进文化发展平台的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元化的发展是历史事实,在21世纪的今天,多元化共存不仅是现实,而且是历史趋势,是未来化存在和发展的方式。面对这一各种化共存相互冲击影响的大趋势,本着重探讨当代中国先进化如何保持本土化,如何对待外来化,如何在这两之间找到契合点,以确立多元化并存时代的中国当代先进化的定位,构筑其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构建了高等学校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人才培养模式,并阐述了如何建立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现代化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了学习<江泽民文选>要采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即要结合时代背景和实践的历史进程,深刻领会其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以坚持和发展相统一的观点指导理论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人们所做的实际工作来学习;要反对各种不良倾向,以提高学习实效.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析了国际环境的变迁和时代特征的转换,正确总结了我们党几十年执政经验教训,从党建的主题,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关系,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党的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建设以及如何处理同其他政党关系等方面,系统回答了执政党建设的一系列新课题,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构建转型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承接传统德育思想的精华。文章主要研究了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中所蕴涵的德育理念、德育方法和一些优秀道德精神,认为它们对于全面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的时代背景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对江泽民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的论述给予了较详尽的论证 ;对江泽民同志就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希望和要求作了一定的研究 ,认为理解江泽民同志的讲话对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其融合的境界可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科学行为与人文行为的融合.融合的进程遵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规律,具有递进性和回复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新视角对当前我国人口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低生育率与高增长量、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性别比失衡、独生子女教育失当、人口流动管理和剩余劳动力安置等,以及由此产生的正负面效应,进行了较具体的分析。同时,通过对人口增长与粮食短缺、稀缺资源的耗费和环境污染等关系的分析,揭示了我国人口问题的本质所在。笔者强调,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实事求是地揭示当前我国人口发展中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分析研究人口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为了更切实有效地运用人口控制手段,积极引导、发展其正面效应,克服负面效应,更加自觉地贯彻执行控制人口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9.
真理检验问题可分析为最终证据和推理形式这两个基本的问题,哲学史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回答这两个问题时都难脱经院哲学的窠臼,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的观点克服了它们的缺陷。真理检验问题不仅仅是个实践问题。实践检验真理及其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有其逻辑依据。在古典逻辑框架内,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进行论证会犯循环论证的错误,只有以新的逻辑体系才能解决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荣辱标准确定与否的问题是荣辱观建设的首要问题。荣辱是对思想或行为的价值评判与情感体验,价值评判的根据在于善恶。黑格尔指出,善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是确定的与客观的。善的具体展开即为义务,义务具体表现为弃恶从善的义务,以及善与善冲突时加以抉择的义务。义务履行恰当与否的标准是确定的。善与义务的主观性环节即为良心。形式的良心是主观任意的,真实的良心是有其客观效准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