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1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 父亲一生治学,留下了一部分极富特色的文字,这就是他从1914年至1980年记了60多年的、积累了约200册400万言的读书笔记,它们已成为父亲全部著述的重要部分。父亲生性遇事注意,并勤于动笔,或写下直接的闻见,或记录偶然之会悟,总之不放过每一个思想的火花,使其留于札牍,把笔记簿当成随手可稽的工具,为作文著书打基础。他曾说:笔记者,“其为文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此学术界之小品文也”(《浪口村随笔·  相似文献   
2.
顾洪 《交通与港航》2000,14(1):35-36
介绍造成地下煤气管网系统因溶洞塌陷、施工人员素质低、竣工图绘制不正确、缺乏规划等损坏地下煤气管道潜在原因的产生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3.
试论“三年之丧”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齐鲁学刊》1988年2期黄瑞琦《“三年之丧”起源考辨》一文,辨析了“三年之丧”起源的各家说法。从东周以来人们把它当作三代古制而尊奉、宣传,被载入封建社会礼仪的最高法典——《仪礼》和《礼记》,但它又是不断遭到质问的争议性问题。清末学者曾以孔子改制为由否定其为三代古制,近又不乏当作古代定制的说法。古代究竟实行过三年之丧没有?它由谁首先提出?它产生的历史和思想根源是什么?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一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4.
仅仅维持12天的“丁巳复辟”失败后,张勋来到天津度其余生.晚年的生活是丰富的又是孤独的,他投资工业、金融业,办慈善惠及家乡,可政治上的失意却让他久久不能释怀.张勋晚年的心理状态,既有对过去信念的坚守,也有随形势而作的改变.文章通过对比张勋复辟前后对生活、帝制和辫子的态度,考查复辟的失败对其原本固守观念的影响,进而探讨民国初年社会转型期的思想观念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相文是中国现代地理学的先驱之一,早已为人所肯定。然而,对于他在中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的作用,鲜少有人研究。本文通过介绍张相文在中外交流中的成果和特色,立足于这一新的视角。以期获得对它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选取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国家,对“通才”与“专才”教育下的高等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比较,晓其利弊,并就我国高等教育课程设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战国中山国史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记]:自从1974年,在河北省平山县发现了战国中山王铜器及其长篇铭文以来,人们对于中山国的历史获得了新的认识。顾颉刚先生的笔记中,曾经搜集过一些有关中山国的资料,并与当前的讨论有一定联系。为此特把它摘录出来,并分成如下几个问题整理成文。希望它对于充分利用古籍中的历史资料和新发现的实物材料互相印证、更深入地研究中山国历史有所裨助。顾洪记。(编者按:顾洪同志为顾颉刚先生之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