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1篇
统计学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广西日报》1981年6月16日第一版刊登彭义昌、陈国亮写的一则简讯,说宾阳县一民间老中医将家里珍藏的医书“秦刻”《难经图注》、“晋刻”《图注难经脉诀》、“汉刻”《仲景归真》等献给了人民政府。显然,这是撰稿人由于缺乏古籍版本常识弄出的笑话。  相似文献   
2.
在高等数学中,解不定积分难度较大。在解决一个给定的难题时,最好先把它变换成一串比较简单的问题,然后逐步解决。因此在解题之前,首先应当静心分析题目难在何处,是形式复杂还是内容生疏。然后花较长时间从事准备工作,也就是变换工作,即将题目的形式从  相似文献   
3.
《社会科学》杂志(上海社科院编辑出版)一九八三年第七期发表了熊映梧同志题为《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文章,尖锐地向人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资本论》有没有历史局限性呢?换句话说,《资本论》是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著作还是永恒的绝对真理体系和万古不变的信条呢?”(以后凡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见熊映梧同志的文章)。在该文作者看来,《资本论》不过“是特定的时代的产物,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局限性。”为了使得他的观点能以成立,作者从许多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了评述。然而其所持之点,却是难于令人折服的。本文仅就该文作者所谓的“属于‘未来学’的范畴”的两个问题作些商榷,因为这里涉及的并不是苛求不苛求于前人的问题,而是对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阐明的社会主义理论如何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1964年3月10日刊登的“怎样理解人的自觉的能动性?”一文,作者子嵩同志,在批评黄林同志的机械论的同时,却过分地夸大了人的自觉的能动作用,从“桌子的观念先于桌子的存在”的唯心主义的命题,得出“人在实践以前,总是先有观念,先有认识的”普遍结论。这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5.
两年来,随着揭批林彪、“四人帮”斗争的深入发展,特别是第三战役开始以后,学术战线对“四人帮”在哲学社会科学各门学科所散布的谬论,开展了大批判,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澄清了许多被他们搞得混乱不堪的问题。尤其是经过讨论和掌握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原则之后,学术界的思想进一步解放,相继冲破禁区,学术批判和学术讨论进一步深入。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学、文学艺术理论等领域都提出了许多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现将两年来学术批判和学术讨论中所提出的重要问题,作简略的综述,供读者参考。错漏难免,请予指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