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00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管理学   1152篇
劳动科学   146篇
民族学   450篇
人才学   183篇
人口学   4496篇
丛书文集   1215篇
理论方法论   395篇
综合类   2861篇
社会学   958篇
统计学   945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73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989篇
  2013年   990篇
  2012年   1017篇
  2011年   1188篇
  2010年   1008篇
  2009年   859篇
  2008年   1016篇
  2007年   706篇
  2006年   590篇
  2005年   617篇
  2004年   473篇
  2003年   429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46篇
  2000年   257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鉴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将劳动力转移、农业技术水平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联系起来思考,可以具体地考察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章以农业技术水平作为门槛变量,选取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测定城乡收入差距,以劳动力转移作为核心解释变量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得出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力转移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该影响具有单一门槛效应.在农业技术水平较低时,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收敛效应较小;当农业技术水平越过门槛值达到较高水平后,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效果几乎增加了一倍.此后,通过替换解释变量泰尔指数为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比、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农业技术水平为农业生产效率重新建立面板门槛模型,发现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其检验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文章将农业技术进步、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三个重要变量纳入同一模型框架中,在加深劳动力流动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这一视角的研究的同时,对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西方城市人口增长的文献在过去几十年间经历了"文化转向":工作就业等经济因素让位于文化休闲等消费因素成为人口流动的主要吸引力。城市人口流动的"文化转向"在中国同样明显,尤其表现在大学毕业生群体当中。城市在大学毕业生眼中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工作地点。城市是学习机器,是娱乐机器,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在城市流动选择中追求价值实现,表达自我,体验生活和分享梦想。青年大学毕业生是城市人口流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的城市流动目的地选择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展性教育和相关咨询是解决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中国青少年60%的咨询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暴露出针对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服务的缺失。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相比东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农村地区青少年在性与生殖健康领域咨询的需求更高,但实现率却较低。以西部某县级市为例,使用2010年人口普查汇总数据,利用Brass-Logit转换及Gompertz生育模型分析,发现将向青少年提供性教育与生殖健康服务纳入已有的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网络,是提升西部地区青少年健康福祉的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带来了劳动力的大量迁移,在此过程中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受到人口流动的影响巨大,并呈现增长趋势。伴随着人口流动的不稳定性、社会关注度低、覆盖面广等问题,流动学龄前儿童的教育、身心发展、卫生和营养、安全和权益保护等问题,日益成为我国当下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必然要求我们在一切发展序列中首先关注人口发展,中国人口发展在中国社会发展框架中具有绝对优先的工具价值和目的意义.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两者之间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互为因果的内在关系,充分认识中国人口发展现状具有多元化的重要意义.中国人口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人口质量低和人口结构不合理.中国人口现代化是中国其它现代化的强力引擎,中国人口发展的基本创新路径是城市化发展路径、市场化发展路径、民主化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7.
9月1日实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了认可。据此,一些传媒把关注点集中在“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认可”、”妻子再也不能剥夺丈夫生育权”的价值定位上。但有关专家说,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妇女可能基于丈夫的要求被迫生孩子。为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联合国的人权文件和我国的法律才特别强调女性的生育权。这里有一个前提,即男人的生育权利是不言而喻的,故特别规定妇女享有该权利,使妇女这一弱势群体在法律上与男性强势群体平等起来。因此,新出台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关于“公民有生育的权利”的条款解读为“首次对男性生育权作出认可”或“妻子再也不能剥夺丈夫生育权”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8.
9.
世纪之交,我国人口结构将实现转换并迈入“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届时,因老年人口数量巨大并增长迅速而带来许多的社会问题。作者结合我国农村人口众多、经济欠发达和社会福利条件差的客观实际,针对在经济转型和观念变革时期的农村老年人口群体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作了初步的研究,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10.
1949年以来,新疆人口省际迁移大进大出,形成了三次净迁入和两次净迁出时期。省际迁入人口规模大,来源广泛,以男性青壮年为主,文化构成高于本地居民。移民不仅增加了新疆的民族成分,改变了新疆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而且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采用系统动力学(SD)方式建立新疆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与劳动供需模型,预测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新疆人口省际迁移仍以净迁入为主,但移民规模不大,应该是素质型移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