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208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讨论被动观念与语言表现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从客体凸显能力和因果推论能力两个角度论证被动观念形成的条件 ,认为被动观念是人的思维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一种观念 ;第二部分从事件判断可能和句子表现实际两个角度观察被动观念的选择运用 ;第三部分是余论 ,认为就汉语而言 ,被动观念的表现可以存在于语言单位的各个层级 ,尤其要注意那些可能隐含着被动观念的结构与格式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克隆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克隆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 ,分析了“Clone”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 ,预言了“Clone”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层影响及对策 ,提示人类应用该项技术时要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3.
“换词求雅”的修辞作用及衔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词求雅”作为一种消极修辞手段,在避免重复、增加文章的文体色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如此,作为一种衔接手段,“换词求雅”也在保证语篇的衔接与连贯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通过对这种辞手段的应用原则及分类方法的阐述,试图表明“换词求雅”并不是为了语言花哨的目的而存在的,无论从修辞还是语法意义角度上看,这一修辞方法的作用都是其他方法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我国民营外贸企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量"的积累,进入了全面转型和提升"质"的阶段。民营外贸企业要突破当前的发展困境,必须关注企业的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只有得到他们的充分理解与大力支持,才能成功实现企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内外文化体现在日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一直以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在简单介绍内外文化及其与语言的关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内外文化对日语被动形式的影响与作用。通过中日两种语言的比较分析,认为日语更多地采用被动形式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日本的内外文化因素。此外,通过大量的翻译实例以及中日句式的比较,认为掌握内外文化的特点在日汉互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从图形/背景理论出发,探讨图形/背景这一认知概念对英语被动句的解释及其对翻译的指导作用。对几种不同的英语被动句句型进行研究,并对该理论指导下的英语被动句的汉译进行了探讨。认为英语被动句并不是简单的由主动句变换而来,而是有其认知的理据,因此,翻译的时候,也必须综合认知的因素,否则不能取得好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醒世恒言》中的被动句式进行分类统计,从用量及结构等方面探讨“于”字式、“见”字式、“为”字式和“为……所”式这些上古汉语传统模式的衰微、“被”字式在近代汉语中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教”字式、“与”字式、“吃”字式这些近代汉语才产生的被动式的特点,从而阐述被动句式在近代汉语中的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8.
培养大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一种英语教学方法。在参考Cotteral、Little等人提出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中国学生的、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英语能力为中心的策略,并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一般用动词的被动态表示被动意义,但是二者并非绝对的对应关系。本文着重阐述英语中某些不及物动词、连系动词和及物动词的主动形式在非限定分句中表示被动意义的条件和特征,同时比较了某些主、被动结构的意义差别。  相似文献   
10.
Five years of the annu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conducted by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effects of air pollution, smoking, and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on respiratory restrictions in activity for adults, and bed disability for children. After adjusting for several socioeconomic factors, the multiple regression estimates indicate that an independent an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exists between these three forms of air pollution and respiratory morbidity. The comparative risks of these exposures are computed and the plausibility of the relative risks is examined by comparing the equivalent doses with actual measurements of exposure taken in the homes of smok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1) smokers will have a 55-75% excess in days with respiratory conditions severe enough to cause reductions in normal activity; (2) a 1 microgram increase in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ir pollution is associated with a 3% excess in acute respiratory disease; and (3) a pack-a-day smoker will increase respiratory restricted days for a nonsmoking spouse by 20% and increase the number of bed disability days for young children living in the household by 20%. 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estimates of the effects of secondhand smoking on children are improved when the mother's work status is known and incorporated into the exposure estim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