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6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对体教结合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揭示体教结合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内涵,提出新时期体教结合的发展理念,探索新时期体教结合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人们纷纷热议:"十七大是一场民生的盛宴。"正如人们的期盼,为让群众共享民生盛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胶南从民生细节,从民生的点滴做起,让老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巨变。2007年,胶南市共有9021户14564人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共为城乡低保家庭发放低保金及各类专项保障金1254万元,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对象待遇,将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范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中,在京士绅恽毓鼎不仅真实记述了变动社会的政治秩序,而且还对主要的政治人物一一进行了点评,希望、失望,忠诚、无奈,力挽狂澜而又无济于事的惆怅落寞充斥其心间。尽管政治潮流浩浩荡荡无法阻挡,可民国成立后,其仍着旧服守岁,并因不满清帝退位、眷念旧朝而沦为满清遗老,成为辛亥革命期间忠清士绅的一个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中清、袁、孙之间的妥协,要从整体上把握武昌起义后中国政局演变的内在理路,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这段历史。清、袁、孙之间的妥协不是以哪一派政治势力的意志而转移的,而是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各方理性认识时局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妥协,是因为妥协既有现实的基础,又有主观条件,还有积极促成的内外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陕西是最早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之一,陕西辛亥革命有力地促进和影响了河南、山西、甘肃、新疆等省的革命进程,是全国辛亥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对之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但对清廷在因应陕西辛亥革命的决策和举措,似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或者着墨甚少,这与其伟大的历史地位毫不相称,因此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其实,清廷在陕西辛亥革命的过程中,制造了诸多阻力,采取了多种措施,硬软兼施,妄图剿灭革命,尽管其军事上一度曾获得了很大进展,甚至收复潼关,但革命党人并没有完全气馁,而是继续战斗。最后在南北和谈的大背景下,陕西辛亥革命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领导体制等内容均发生变化,对企业党建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改革开放形势下,推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成为我们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在本文分析了党建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并提出几条党建工作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辛亥年袁世凯出山已被人们进行过不同的解读:有的认为由于清廷没有满足其条件而不愿出山,有的认为袁世凯一出山就怀有异志,等等。其实,袁世凯自始至终没有拒绝清廷,相反他一开始便作出积极效命的姿态,为此还作了充分的谋划。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它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辛亥南北议和,是当时多种社会力量共同的愿望.最后达成协议,也是诸多社会力量互相妥协的必然结果.议和成功不仅仅是革命党人推行妥协路线的结果,袁世凯在其中的妥协因素也不能忽视.无论赞成民主共和,还是让清帝退位,对袁世凯来说都不是易如反掌的事,一面对清王室没法交代,一面还得看帝国主义的脸色,处境两难.  相似文献   
20.
采用实时数据库系统,提取现场DCS实时数据,智能预警设备故障,帮助操作人员及时获知潜在的故障和隐患,并能通过系统关联影响,判断故障原因,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