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80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94篇 |
劳动科学 | 27篇 |
民族学 | 66篇 |
人才学 | 39篇 |
人口学 | 14篇 |
丛书文集 | 514篇 |
理论方法论 | 103篇 |
综合类 | 1241篇 |
社会学 | 135篇 |
统计学 | 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34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33篇 |
2016年 | 42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132篇 |
2013年 | 94篇 |
2012年 | 94篇 |
2011年 | 127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34篇 |
2008年 | 113篇 |
2007年 | 110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35篇 |
2004年 | 84篇 |
2003年 | 92篇 |
2002年 | 71篇 |
2001年 | 81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62篇 |
1998年 | 52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31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8篇 |
1992年 | 23篇 |
1991年 | 18篇 |
1990年 | 20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22篇 |
1986年 | 18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11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4篇 |
1964年 | 3篇 |
1962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信息社会背景下,可实现多途径、多工具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治理能力,学界在数据治理理论研究和"政务云""生态云""云长制"等方面均进行了探索创新,这种探索也奠定了管理学云计算模式的现实必要性。多元治理理论倡导下,专业技术团队和个人利用专业化的信息技术参与政府部门外包业务和服务的实践、互联网打造虚拟空间为创新技术参与政府治理实践搭台的探索,从"硬设施"到位、"强智慧"配套、"软环境"成熟三个角度为管理学云计算模式提供了现实可行性。建立在环境契合、技术成熟和治理能力尚需提升的背景下,管理学云计算一方面找寻与其逻辑自洽的现实实践模式、另一方面在思维、方法和路径方面赋予政府治理和组织管理以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92.
课程设置对于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课程设置应该从如何体现培养大学生的能力这个核心问题多做文章,要认真研究大学生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处理好课程的丰富性与简练性之间的矛盾,加强教材建设、师资建设的整体协调性,从而为大学生提供多向度的发展平台。 相似文献
9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七条对民事证据上的最佳证据规则作了规定。该条借鉴外国的最佳证据规则的原理并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根据证据的不同分类标准,对不同种类的证据形式通过比较,对其证明效力的大小作出了不同的规定,从而确立了我国民事证据上的最佳证据规则。为了在司法活动中更好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该规则,有必要对最佳证据规则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94.
屈原与屈骚精神是戴复古作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有关历史人物话语。纵览戴复古之作,可见其诗学的主体精神溯源屈子,远绍杜圣,近承放翁。此种诗性精神对他的时事诗、山水诗、咏物诗创作影响甚巨,而这一接受历程在南宋时期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95.
部门法理论革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文杰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99-106
部门法的划分在坚持主客观一致的基础上,还有必要强调主观的先导性.同时法要以人的行为为调整对象,要实现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与部门法体系的高度契合一致,具体做法就是将部门法界定为调整人们特定领域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总称.除了以法所特有的功能与作用、立法宗旨、法所调整的人们从事社会行为的特定范围、法的调整方法作为部门法划分的实质性标准外,还要把法的调整原则、对应的集中统一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法典、对应的程序法、法的调整机制等作为部门法划分的参考标准.另外,部门法的划分还要遵循法律逻辑学中的相应相称、子项外延互相排斥、划分的层次清楚、按同一标准进行划分的原则. 相似文献
96.
何少林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实质是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目前所谓的传统文化包含着三个基本方面: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国近代文化和传统观念下的社会主义文化。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文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向新民主主义文化进而向社会主义文化的过渡。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由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型;就成为了一次由包含诸多文化形态因子的传统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向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的转换。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标是现代社会主义文化形态,它是以个体自我文化意识为前提和依据的。因此,可以认为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是文化转型以及文化现代化的根本标志。当代中国文化转型总体发展趋势,是在此基础上的多元文化因子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97.
吕汉东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中国新诗的未来展望吕汉东笔者写过一点新诗,并且搞过一些关于中国新诗的科研与教学,所以对中国新诗的未来命运非常关注。如果从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二卷六号上发表白话诗八首算起,迄今新诗已走过了她既坎坷磨难又流光溢彩的80年的生命历程。众所周知,新诗是... 相似文献
98.
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征精神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伟大精神财富,必须要世世代代弘扬和继承。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借鉴红军长征途中的方式方法,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教育、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和服从组织纪律等方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99.
梁山上的第一次路线斗争,以王伦之死为标志,代表着闭守与开放的路线斗争;第二次路线斗争以宋江上山、广纳头领为标志。代表着保持梁山领导纯洁性与加强地主阶级头领成分的路线斗争;第三次路线斗争,以晁盖之死和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为标志,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