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集体土地所有权身份歧向与价值悖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集体土地所有权始初的公平(耕者有其田)、效率兼顾直接引致了非正义、低效率的恶果。土地的无偿性、福利型分配前提,引发了土地权利获得的身份性前提。以公平理念论,世袭性、依赖性、强制性严重违背了平等原则;以效益理念论,忽略了土地经营的两大最重要质素:对价缺席与土地经营能力。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处于歧向语境:对于农民,集体既是乡村基层政治权力的治理人,又是土地的抽象产权人;针对国家,集体既不具有回收资产与投入的能力,也不具备讨价还价的资本与能力,导致在集体所有制的制度框架与意识形态前提下产生排斥集体的力量。就价值抉择而论,集体既不可能实现土地利益分配的公平,也不可能推进土地效益的增长。突破路径:在农村废除土地集体所有制,比照城市建设用地模式将农村一切土地收归国有。  相似文献   
12.
《中元夜》表现了余光中从李贺一类诗歌中攫取怪诞意象,抒发人生复杂喟叹的高超诗艺。表现了人生求索不息,寂寥无奈的绵绵恨意,透露出了时代和社会的悲剧感受。全诗既是古典的,又是现代的,诗美的质地呈现出现代的多元复调,有着强烈的力求使古典艺术经验完成现代的转换的创作自觉。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的特点是要配合教学部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力”,即教会学生自主学习,使其有能力主动地促使自身人格不断完善并随时根据需要更新、丰富知识结构,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及业务素质。高校图书馆员应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将师德建设与服务创新融为一体,开创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国家、集体、公民个人所有权立法方案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 ,梁慧星先生负责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作了过分淡薄的处理 ,而王利民教授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则专章专节地分别予以规定。我们认为 ,在此问题上 ,当采俄罗斯民法典的立法例 ,在所有权通则部分进行简明扼要的规定。切忌照搬计划经济时期的旧原则 ,更不能倒退。  相似文献   
15.
宋代招标、投标制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名义考辨、法律程式、价值理念三方面考察、分析盛行于宋代之招、投标制度,探寻其内蕴之民法理念及其外在之制度构架,并就其历史贡献及其现实借鉴意义进行客观总结、归纳。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继优先权概念、源流、种类之后进一步研究优先权之序位、要件、效力及其限制,在系统比较中国古代优先权和欧洲大陆优先权体系与价值基础上开掘优先权制度之固有资源,特别是对传统中国之亲邻优先权之效力、要件及其保护机制进行梳理,从而对其价值选择、文化机制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就学界相关偏失、误解进行矫正、阐释.  相似文献   
17.
依据国家标准GB4706.17—2004及GB/T 5773—2004,利用制冷剂蒸气循环法,结合PID控制技术,设计并建造了空调器压缩机非正常工作的实验系统,并进行了试验项目的测试.  相似文献   
18.
从历时层面考察 ,占有制度作为人类整合、分配资源之原初规则先于民法而存在 ,民法之占有规范体系仅仅是对现实中的占有制度或习惯的宣告性认同及学理性改造 ;从共时层面分析 ,人性恶假设构成占有制度之基本理论前提 ,正是基于人性恶假设 ,占有习惯才进入民法学视野并据此产生民法之其他制度。一定程度而言 ,没有占有制度 ,就不可能生成所有权制度及其它民法权利体系 ;而占有制度之缺乏或不发达 ,则必然导致其它权利体系构建之缺乏与不发达。以此观照我国的民事立法 ,可以看出立法缺失及弊端的产生根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民事契约为切入点,探讨儒家自然法思想对传统契约精神深度模式的内在影响力及其外在拘束力,认为儒家自然法下的传统契约法精神呈道德化、人情化倾向,其外在表现则依赖民间权威系统(士绅阶层及家族制度)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导致传统契约呈浓厚习惯法色彩,最终完成儒家正统皇权的社会控制。  相似文献   
20.
当事人概念在立法上一直牵连于实体法律关系之中,而学理上经历了从实体到程序的转变,目前程序当事人概念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程序当事人概念不仅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扩大救济范围,还可以完善民事诉讼基本理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