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性恶假设铸就了罗马私法及近现代民法之基本价值理念并直接影响其体系构建.本文致力于解析人性恶假设与民法价值理念之内在必然联系及其逻辑关联,认为人性恶假设不仅决定了民法之价值目标,也直接决定了其逻辑体系.从该一角度而论,近现代民法无异于是从性恶论之"毒树"(poison tree)上生长发育而成的灿烂"金枝"(golden branches).  相似文献   
22.
“城中村”所展现的地权逻辑一方面是农民对现行政治理念的一种“误读”,一方面是集体、农民作为土地所有权人与使用权人寻求最优化土地增值利益分配动机的本能反射。文章通过偏倚性理论剖析“城中村”的土地权利发生畸变的历史轨迹及其现实运行模式,指出股份制改造虽系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有效手段,但必须正视其内在缺失,使之最大程度耦合公平、效率价值,最终实现城乡互动共荣。  相似文献   
23.
对广东金融成熟度的研究表明,广东金融成熟度高于其他省市,但领先优势在缩小,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必须利用好自身优势,适时调整金融结构,提升金融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24.
中国古代优先权论略——概念·源流·种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先权制度之创设主旨是破除债权之平等原则 ,实现实质上的平等 ,是正义理念在民事法律制度领域自我注塑的结果。本文旨在考察中国古代优先权之产生演变过程及其外在制度设置与内蕴理据 ,认为优先权体系是中国古代民间经济生活自发产生的有效调控机制并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社会组织结构。在分析归纳现行西方民法体系优先权概念基础上 ,对中国现行民事法律体系 (含台湾地区民事法律 )之优先权范围进行比较并上溯古代中国之优先权体系 ,认为中国古代优先权由优先承买权与优先受偿权两种优先权构成 ,对之加以挖掘 ,不唯有利于还原历史 ,更可从中开发出近、现代民法精神  相似文献   
25.
至迟出现于宋代的承揽契约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达的重要表征,其外延与内涵与今时之承揽契约略有差异,但其实质功能则别无二致.本文集约相关史料,从名义考辩、法律关系、法律调整三方面探讨传统中国(主要集中于明、清时期江南棉布行业)承揽契约产生之历史前提及其协调功能,进而说明承揽契约实施过程中官府、定作人、承揽人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民间习惯法与官府成文法之间既相互包容又相互拒斥的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26.
现行中国诸多公共自然资源已经面向市场,从而形成所有权、经营权分离的产权模型,为确保资源利益的公共性、效益化,我国对上述资源之开发、利用借鉴了特许经营制度,通过颁发资源开发许可证与资源利用许可证,试图在有效保障自然资源的公共性前提下,强化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但因产权结构、立法漏洞、监管不力等因素,现行公共自然资源特许经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沦为部分公共权力阶层寻租的手段,形成了违背公共资源利益公平分配的制度性腐败.本文在解析现行公共自然资源领域特许经营制度缺陷的同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并试图寻求法制化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27.
当事人概念在立法上一直牵连于实体法律关系之中,而学理上经历了从实体到程序的转变,目前程序当事人概念已经在理论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程序当事人概念不仅有助于保障当事人独立的诉讼主体地位、扩大救济范围,还可以完善民事诉讼基本理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8.
从曲山镇目前已知的安置现状和补偿现状着手,分析在重建安置过程中与地震遗址博物馆拟修建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在衡平灾民基本利益诉求和政府基本政策考量基础上,提出相应安置补偿基本原则并设计出形式丰富、内容立体的安置方案.  相似文献   
29.
道德祛魅与人性张扬:民法人格价值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稽近代民法以来人性理论与民法之关系 ,必须寻求一个价值平台或介质 ,罗马法虽然以法律形式确证了私法权利 ,但却未能从深层次领域阐释私法权利存在之必然性 ,正义理念也必须依赖于自然法与神之秩序。近代民法以近代哲学之转型为契机 ,从人性角度论证了传统私法制度存在之合理性与合法性 ,更进一步确证了人性与民法价值体系与诸项制度之间之必然因果 ,上述成就之取得均有赖于近代民法对人格制度之近代化改造与创新。本文以近代民法为基点 ,参酌罗马法之近代演化 ,重点探析民法学人格制度之历史构造及其演绎历程 ,进而辨明人格制度之价值基础 ,阐释人性与人格在近代民法中的相互融汇过程 ,最终为近代民法本体论转型之必然性作出合于历史理性之诠释 ,并就民法学研究中相关误区进行证伪解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