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4篇
统计学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21.
刘可 《社区》2008,(11):32-35
一个山沟里的小村落,因为一顿饭,全村人亲如一家人。每年的正月十六,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杨树底下村的妇女们都会在村口支上大锅,熬粥做饭。然后全村人共吃一锅饭,庆祝新年的开始。这顿饭叫“敛巧饭”。这一活动延续了近200年。这里没有争吵.没有隔阂,有的只是浓浓的乡情,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相似文献   
22.
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能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它对语言知识的获得和保存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力图利用工作记忆的部分工作原理,尝试性地对二语词汇记忆策略中的编码策略和快速默读复述策略的有效性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23.
掌握目录学能使我们较全面地了解我国古籍的内容和容量,对于治学有“知类通方”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对传记这一体裁的演变及所载述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估计。第一,传记这一门类是源出于历史的;传记的概念是随着学术文化的发展而逐步明确的。从正史的艺文志和经籍志的记载中,能够寻出传记这一体裁源远流长的线索。汉代刘歆作《七略》,还没能将“史”独立成“略”,因为他受到当时学术、文化条件的限制。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并依“七略而为书部”,其收书部类不出旧制,将纪传史的创世作《太史公百三十篇》收入春秋二十三家中。至曹魏荀勗创立了四分法,其丙部包括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这即是后来四部分类的史部。刘宋元徽年间,王俭“别撰《七志》在经典志中,除了六艺、小学外,还包括了史记、杂传两部分,这是目录学上“杂传”类的第一次出现。依《汉书·艺文志》和王俭《七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理解为传记最初是入经典类的,传本是解释经典的。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传记》中说“传记之书,其流  相似文献   
24.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本文以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生为研究样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目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并以此为研究的切入点,重点研究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以及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5.
刘可 《经营管理者》2009,(22):296-296
近几年工学结合一词被提到相当的高度,并由此展开了新一轮的高职教育模式探讨。本文广泛调研了国内外高职金融类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分析了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职业岗位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基本步骤,并就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6.
礼最初的含义是祭典,后来成了统治阶级用来征服人心的一种手段。如《尚书·仲虺之诰》:“以义制事,以礼制心。”以后又有“殖有礼,覆昏暴”之说,说明礼与统治者的兴衰有着密切的关系了。中国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由于阶级和阶层有了新的变化,统治者便以君臣、父子为主体,实施有等的礼治来维持其统治。所谓有等,《管子·心术》说:“登降揖让,贵贱有等。”周语晋语也说:  相似文献   
2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与视频录制成本的降低,移动视频直播步入了一个发展高潮期,直播视频的内容也从游戏解说、赛事直播等专业化领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日常视野当中。"吃播"即"吃饭直播"作为生活直播类的内容分支,逐渐在各大直播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吃播"的沉浸式体验主要体现为:味觉的虚拟体验、群体孤独现象下的虚拟陪伴、以"食"为名的亚文化抵抗、无聊状态下的自我解压,是从群体孤独走向虚拟狂欢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网络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8.
《大瀑布》被认为是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近年来的优秀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个家族的故事,反映的却是美国自然主义经久不衰的主题——限制性社会与个人命运的冲突。从该小说大量使用的自由间接话语和自由直接话语以及基于摹仿说的细节描写中,体现出《大瀑布》具有明显的自然主义诗学特征。  相似文献   
29.
中国由于人口的迅猛增长,使得劳动力的供给大大超过了经济发展所能提供的就业机会,失业或是下岗对于人们来说不再是陌生的了,古代的学者们提出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中的“壮有所用”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难题。本文将对“壮有所用”的问题做一些浅显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