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1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文章以工业工程专业在校生及毕业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获取专业认知度数据,探究专业认知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结合研究,文章从学校管理、教师授课、学生素质等角度提出提高认知度的建议,进而提升工业工程专业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42.
43.
刘慧敏 《经营管理者》2013,(19):77+397-77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随时都要面对可能发生的危机。只有将危机管理纳入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之中,才能在面对重大危机事件时,妥善处理,化危为机,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4.
我国的社区教育事业方兴未艾.时代与科技进步要求高校图书馆选择社会化教育的发展方向,这正与社区教育的需求一脉相承.本文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社区教育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详细论述了双方面临的困境,指出未来合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45.
本文从分析广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入手,指出广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了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提出了适合于广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46.
儒家的自我既是“礼”的遵循者、又是“礼”的制定者。借用康德伦理学的术语,儒家的自我是 “为自己立法”的。然而,由于康德否认了人有“智的直觉”,人 “为自己立法”这一理念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并未得以实现。而儒家学者通过承认人心是无限心并具备理解天道的潜能,从而使人“为自己立法”成为现实。因此,尊重自我就表现为人动态地、创造性地完善自己的德性的过程。这一特点也把儒家的“自我”既与自由主义中的“自我” 、也与康德伦理学中的“自我”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47.
儒家文化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通常认为儒家文化是导致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但实际上,没有伦理道德约束的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官僚体制才是导致官吏作风腐化以及中国政治及社会进化迟缓的重要原因。儒家文化通过借助于君、臣道德水平的提高而达到了治理天下、维护统治秩序的目的,这对于弥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官僚统治所造成的种种弊端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文化与封建君主专制的人治统治必然联系在一起。儒家文化是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而提出的,因此,也具有普遍的价值。特别是儒家文化中重视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重视从人心的治理出发从根本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思想,既可以成为封建社会治国安邦的良策,也同样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一项十分艰巨而复杂的战略任务。它将对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诸方面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对我们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要肩负起新时期  相似文献   
49.
数学是较为抽象和严谨的学科,对于数学的学习能够培养高校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考力.随着数学教学工作的推进,传统应试教学理念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变,以前是教师主动讲授传输知识,学生被动性接受知识,主要是通过不断的课堂练习或者作业的形式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对于很多高校学生来说,学习是被动的,缺乏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所以需要对高校数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优化,才能从本质上提高数学的教学水平和质量.而微课属于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并且在高校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分析了微课的概念及其特点,探究了应用微课的意义,以及在高校数学教学中应用微课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