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综合类   40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所谓经济信息,就是经济运动过程各种发展变化和特征经传递后的再现。它产生于经济运动以及和经济运动有关的客观事物的变化之中。本文研究的经济信息,特指经过人们有目的收集、加工、传递、储存等一系列的处理过程,具有准确性、时效性、系统性、目的性等一系列特征的经济信息。其范围涉及到从自然、社会到人类思维的各个领域,如生产性信息、需求性信息、分配性信息、销售性信息、金融性信息、科学技术信息、产品开发信息、政策法令状况、自然资源的储藏量等。  相似文献   
22.
凤台县尚塘乡安圩村村 委会主任、种田大户孙庆广于 去年6月被国家农业部授予 “国家级种植大户”称号的 消息在全乡上下不胫而走, 轰动四邻八乡,同时还被市、 县党组织授予“种田大户”、 “先进组织”、“优秀共产党  相似文献   
23.
中国哲学具有鲜明的圆道思维向度。圆道思维是一种以圆润通变、回归和谐、螺旋式上升为特征的思维模式,它勾勒了事物发展的圆润轨迹,揭示了事物周而复始运动过程中螺旋式上升的方向和连续性的时空。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等辩证法思想,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民族基础。和谐发展是以自我身心和谐、人我和谐、物我和谐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和谐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圆道智慧。  相似文献   
24.
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知识价值论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这个时代,知识和决定知识的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知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知识贫困是知识经济时代一切贫困之源。同理,发展了教育、拥有了知识,就等于拥有了发展一切的“核动力”。因而,摆脱知识贫困是知识经济时代摆脱一切贫困的必由之路。可以预言,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21世纪的竞争实际上是知识的竞争。  相似文献   
25.
萨伊的政府干预理论评价丁子信,刘长明萨伊(J·B·Say,1767—1832)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家,他继承亚当·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传统,主张自由竞争、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但是,他并不一概排斥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甚至认为在某些领...  相似文献   
26.
教育是永恒而崇高的育人事业--兼评教育产业化种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教育所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教育作为生产力之母的特殊地位、教育发展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特殊的投入产出机制以及教育所肩负的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全新使命决定了教育是永恒而崇高的育人事业而不是即时庸俗的创收产业.试图硬要将原本不是产业的教育当作产业去办,把无法产业化的教育强行产业化,不但会导致教育的毁灭走向升级,而且必定造成人类文明的逆动.我们应该也必须把教育产业论驱逐出其最后的避难所.这时,也只有这时,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理念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相似文献   
27.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以心和、人和、天和为特征和指向的发展模式.包括和谐文明、和谐社会、和谐精神、和谐文化、和谐哲学、和谐思维、和谐伦理、和谐教育、和谐正义、和谐经济与和谐生产力在内的和谐发展理论建构,彰显了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和谐发展,是和谐与发展的天作之合:发展因和谐得以实现,和谐因发展得以升华;和谐是发展中的和谐,发展则是和谐的发展;从和谐到发展,再经过发展达到新的和谐,在和谐中实现发展,在发展中寻求和谐--在这样的因果互动中,没有发展的和谐和离开和谐的发展同样是难以想象的.在实现这场发展的革命中,厘清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谐发展是硬道理、和谐就是力量、和谐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等重大命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8.
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或称最高利益 ) ,是“三个代表”的灵魂所系。就是说 ,“一切为了人民 ,为了人民的一切”,是“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点。为了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我们应该从以下方面去解读“三个代表”:一、为了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 ,我们必须建立起生态生产力系统人民群众的利益主要分为经济利益、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生态是人类的生命线 ,是人类生存之所系。因此 ,在这个利益体系中 ,生态利益是人民群众的最高利益。由于触目惊心的生态破坏 ,人类自身正在制造着一种新型难民——生态难民。我们充分注意到 ,生态难民是最可怕…  相似文献   
29.
对和谐发展观的再阐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迄今为止,人类大抵经历了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的谋生性发展、工业文明的增长性发展以及工业文明后期的可持续发展。《发展的革命———从可持续发展到和谐发展》一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发展观———和谐发展观。由谋生性发展、增长性发展到可持续发展再到万物互动共生的和谐发展,是发展理念的根本性变革,由此必将引发一场发展的革命。为了使这一发展观更科学,有必要进一步厘清事关和谐发展的如下十个问题:一、万有存在何以必须并可能和谐发展?二、万有存在的和谐发展路径各是什么?三、和谐发展与其他发展观的根本区别何在?四、和谐发展的生产力基础是工具生产力,还是和谐生产力?五、人本主义伦理观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伦理基础吗?六、和谐发展的力量之源在哪里?七、是发展乌托邦,还是实实在在的发展指归?八、和谐发展与何种文明型式兼容?九、和谐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安排?十、是终极结果,还是无限过程?  相似文献   
30.
安徽省凤台县尚塘乡宋台村的村民基干民兵刘克强,靠餐饮服务和矿山建筑发家致富,富了不忘家乡,倾力支持家乡新农村建设,为家乡宋台村刘桥自然庄修水泥路近千米,拿出建教学楼一半资金与县政府共同建家乡宋台小学教学大楼,两项工程总投资70万元左右。刘克强的这一义举受到凤台县县长姚多咏、分管教育工作副县长周德林的褒奖,也受到家乡党委政府和人民的欢迎。刘克强所在的刘桥自然庄50户人家与外界沟通的一条小道被村民誉为“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村庄内更是泥泞不堪,出不来进不去困扰着祖祖辈辈的刘桥人。修水泥路解决老少爷们出行难已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