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71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一部放眼世界、奋力变革的中国近代史,有其特有的质的规定性,因此反映到中国近代文学及其批评上,呈观出其独有的时代特点。无论是文学审美特性的探讨,纯文学观念的建立;还是诗、词、小说、戏曲在文学中的地位,乃至于对作为美的形态悲剧的阐发,都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中国近代文学审美观念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草剑 《老年人》2003,(11):24-26
家在大别山区一个小山村的陶芳贵,在知道自己是私生女的身世后,上门与晚年生活困难的亲生母亲相认,却不料陷入了世俗樊篱的围堵之中。万般无奈,她只好带着亲生母亲远走他乡,四处漂泊。  相似文献   
3.
博士生导师王沪宁教授王沪宁教授,1955年10月出生于上海,籍贯山东掖县。1977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后去上海社会科学院从事研究工作,1978年考取复旦大学国政系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法学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1988年被评...  相似文献   
4.
5.
1997年7月陕西省扶风县段家乡大同村出土,现藏宝鸡市周原博物馆。  相似文献   
6.
还历史真貌开学术新风─—简评关文发教授新著《嘉庆帝传》洗剑民在清史的研究中,学者们大都专注于清前期的研究,而对清中期的研究却十分薄弱。尤其嘉庆朝,这是认识最模糊,论述最不充分,最为学者所忽视的一个朝代。最近,关文发教授的新著《嘉庆帝传》的出版,填补了...  相似文献   
7.
剑华  崔磊 《松州学刊》2000,(2):57-61
从赤峰北行70公里有一座美丽的小镇,它的名字也同样美丽,叫梧桐花。沿小镇西去9公里,是连绵起伏的山野,山野里有着旖旎的自然风光。然而,真正引起人们瞩目的,是在这山谷中有一座现代化的有色金属矿山企业,有一群志愿献身祖国有色金属矿山开发事业的创业志士,是他们以大山一样的情怀,陶冶着闪亮发光的铅锌,谱写着辉煌壮丽的人生,也给这片曾经苍凉的山野填充着生命的迷人神韵。  相似文献   
8.
黄永东  剑邑 《老友》2008,(7):28-29
一名共产党员,不计工资之低,把自己的黄金年华献给孤寡老人;一名普通干部,曾守在数十名老人面前送他们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却因工作未能在母亲临终时守在她身边聆听最后的嘱托……他就是连续12年被高安市民政局评为模范院长、先后获得全  相似文献   
9.
▲从6月1日起,铁路系统对李行包运输做新的调整。一是对行李包裹的品类取消了一些限制,扩大行包范围;二是对行包实行优惠政策:对跨各铁路局的直通列车的行李车,旅客根据需要可以包租,并下浮一个品类给予运价优惠,鼓励旅客加挂行李包裹,并下浮一个品类给予运价优惠;三是简化托运手续,把过去繁琐的托运手续简化为安全检查和  相似文献   
10.
这里展示的是两篇同一题目的作文,我们不妨比较着来读。两文共同的优点是,中心都很明确,内容也很切题。但读过之后,却让人感到,“文一”比“文二”要生动得多,感人得多。为什么会如此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首先,从立意和选材上看,文一的选材新颖、独到,文二却是一般化;文一的立意新奇、深刻,文二却显得陈旧、俗套。其次,从内容上看,文一注重具体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