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0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11篇 |
人口学 | 22篇 |
丛书文集 | 220篇 |
理论方法论 | 31篇 |
综合类 | 404篇 |
社会学 | 64篇 |
统计学 | 8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32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46篇 |
2011年 | 42篇 |
2010年 | 69篇 |
2009年 | 68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44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36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34篇 |
2001年 | 25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22篇 |
1998年 | 1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游志能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25(3):91-93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本文通过对赫哲语言消亡的动态考察,分析其消亡的原因,并提出对人口较少民族语言文字的特殊保护机制,以期能为它们的语言文字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2.
“后现代状态”与历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后现代主义的看法 ,一般可分为两种 ,即阶段说和反省说。两者不能截然分开。阶段说强调 :“后现代”是“现代”之后的一个新时代 (后工业时代、信息社会等等 ) ,后现代主义是适应新时代的新变化而应运而生的理论。反省说强调 :后现代主义根本是为了批判当代西方的发达社会 ,特别是它的文化状态 ,以及对自启蒙运动以来形成的西方的认知范式和理论概念的反省和批判。在众多后现代主义学者中 ,法国学者利奥塔的“后现代状态”论对历史学的挑战最为明显 ,因为他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的“宏大叙述”已失去可信性 ,出现了“后现代状态”。在这种状态下 ,历史学的“元叙述”发生了危机 ,亦即有关完整的历史概念的说明、完整的历史知识都发生了危机。历史研究出现了“原子化”、“微观化”等变化。“后现代状态”论以及一般后现代主义的启示之一是 ,西方长期形成的历史一线进步的普遍观念和西方中心论遭到了极大冲击。西方学界的风向有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3.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是德国文学思想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时期。这一历史时期出现的由德国古典哲学、美学向现代哲学、美学的转型,使得德国文学思想迅速在迟到的德国民族这里走向现代,具有了审美现代性。德国文学思想的审美现代性的特点在于对启蒙现代性的反思,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民族意识性、象征符号性、非理性化。在这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表现为几个主要文学流派: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它们分别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作出了各自的贡献,并共同揭开了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序幕,鲜明地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24.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3):72-77
汉语文字的意象性比任何其他表音文字都鲜明、强烈、特殊,这是因为汉语主要是一种表意文字,而它的特征就在于它是形、音、义的对立统一,因此,汉字的形、音、义是既相对独立的,而又相互统一的。这样形、音、义的对立统一所形成的汉字的意象性,使得汉语语言艺术的文学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彰显,因为所谓文学性就是使语言文字结构成为美的艺术形态的那些内在规定性,即外观形象性,情感感染性,超越功利性,而文学性与语言文字的意象性密切相关,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信息的视像化转换就特别显现出汉字的意象性的优越性,它最适合文学作为语言艺术的信息视像化。 相似文献
125.
林有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85,(2)
近年来,关于林则徐的学术研究较为活跃,许多学者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对林则徐禁烟、抵抗外侵、向西方学习、爱国思想诸方面都作了进一步探讨;发掘了不少新资料;研究面不断扩大,过去一些较为薄弱的方面,如林则徐与他人的交往、林则徐在甘肃、陕西、云南等地的活动等都有专文论及;就一些问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和争鸣。 相似文献
126.
尽管人们对劳动的历史及欧洲历史中的劳动问题多有研究,但劳动问题仍然需要更为清晰的阐述。最初,人们视劳动为苦力和负担,而在基督教义中,劳动集诅咒和祝福于一身。正好在宗教改革运动之前,劳动开始与富裕和幸福联系在一起,懒惰则与贫穷和邪恶相联系。欧洲的171、8世纪是重大变革加速进行的时期,从那时起,现代的、普遍的劳动概念占据了上风。进入19世纪,启蒙运动将劳动、教育和人的尊严相联系,这成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意识中的重要动力。工业化以及随之相伴的城市化使得劳动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劳动在社会、政治和文化方面越来越重要。如今我们正处于重大变革的中途。从整体上讲,劳动的意义正在缩小,劳动本身正在变化,但劳动发展的新动向仍处于迷雾之中。 相似文献
127.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竞争机制的强化,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文章论述心理关爱是心理关怀的组成部分,情感融通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8.
从西方现当代美学来审视实践美学及其发展,是一个很好的视角,但是,只要不是有意误读和曲解,就可以看到,实践美学绝不是古典形态的美学,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代中国特色的美学理论。如果完完全全以现象学美学或分析哲学美学等现当代美学为评判标准,那是一种错位的评判,只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就是与现象学美学或分析哲学美学相比,实践美学及其发展也没有忽视存在,也没有抹杀接受主体性,更没有把审美活动认识论化和忽视审美的体验性和超语言性,而是更加全面而辩证地揭示了美和审美的存在、接受主体性、体验性、超语言性,从而更加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29.
130.
通过分析固定资产折旧对现金流量 ,对贴现的现金流量指标、对非贴现的现金流量指标、对递延税款及财务分析等的影响 ,探讨固定资产折旧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