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近年来的社会学研究中,农村人口的流动问题一直是研究者十分关注的主题之一。但是,以往的研究常常考虑的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对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有一些研究注意到了农民走出土地的社会成因和内在动机,但却极少有人分析流动及由此而来的城市体验对流动者本人———农民的精神世界或个人现代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北京“浙江村”和与其密切相关的温州乐清市虹桥镇农民流动历史的考察,探讨了流动与城市体验对温州农民的价值观、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模式变迁的作用和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22.
当代中国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当代中国研究是自l949年后在西方尤其是美国社会科学界形成的有关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诸方面的多学科研究,当代中国研究的发展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它的具体形态是社会科学理论的流行范式和中国杜会的开放程度互动的结果,因此今天它已经成为包括中国学者参与的有关中国社会变迁与发展的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23.
再论“价值中立”及其应用限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价值中立原则源自孔德以来的实证主义传统,韦伯则划分了研究中“价值关联”和“价值中立”两个阶段,阐明了各自的必要性与有限性。社会科学研究应奉行有限度的价值中立原则,以保证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讨论价值中立原则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限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4.
25.
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本文围绕有关中国中产阶级存在与否的争论,以东亚现代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发生和社会构成,提出中国中产阶级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结果。最后,文章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入手,探讨了中产阶级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26.
芝加哥社会学派的贡献与局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芝加哥社会学派是社会学历史上极少数科学家共同体之一。它的形成与美国尤其是芝加哥自 1 9世纪后期起迅猛的工业化和都市化有关 ,也与美国的高等教育革命及大学的扩张有关。芝加哥社会学在其独领风骚的 40年里 ,在社会心理学和城市社会学等领域产生了一批影响远大的大师 ,也对美国以及整个世界社会学的学科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者认为 ,早期芝加哥学派的非学科化倾向以及学术上的近亲繁殖 ,是导致芝加哥社会学派最终瓦解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27.
芝加哥舞女、中国洗衣工与北平囚犯:都市中的陌生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晓虹 《社会》2005,33(4):1-25
本文指出,受齐美尔“陌生人”命题启发的“边缘人”概念,体现了形式社会学与美国实用主义在芝加哥学派理论中的交融,并催生了以考察个体生命史为核心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二十世纪初芝加哥学派的学者运用生命史的视角对三类都市陌生人(芝加哥舞女、中国洗衣工与北平囚犯)的研究,本文考察不同人群的新旧历程及其进入都市新生活的不同状态。研究发现,无论是身处异国的中国洗衣工,还是背井离乡进入城市生活并沦为罪犯的中国农民,都不能以“边缘人”抛弃乡土与家族的个体化方式进入都市生活。文章最后尝试以帕克对“文明”的讨论来解释现代个体进入都市生活时呈现的不同状态。  相似文献   
28.
社会时尚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社会时尚的理论探讨周晓虹我们现在将要论述的是一个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十分常见,但在学术研究中尚未给予充分关注的现象──时尚。它直接涉及到人的行为尤其是日常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普遍性及规律性,对整个社会产生着虽不那么暴烈但却持续不缀的影响,以至我们能够说...  相似文献   
29.
2003:中国社会学学术前沿报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 0 3年是中国社会和政府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非典型性肺炎 (SARS)、水旱灾害、突发性生产事故等天灾人祸接连发生 ,但全国人民团结奋斗 ,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国民经济克服非典型性肺炎等不利因素影响 ,保持快速增长 ,进入新一轮高增长期 ;载人航天、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江淮治理 ,标志着我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特别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的提出 ,对未来中国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沿着新发展观的思路 ,人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因单纯追求GDP指标所带来的社会、环境以及文化的相关问题 ;更加重视关乎协调发展的社…  相似文献   
30.
“文化反哺”是理解处在急速变迁时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一个本土性概念,它在由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所共同引发的变迁维度上理解中国社会代际关系的颠覆或倒置现象,将急速变迁时代所发生的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进行广泛的文化吸收现象视为新的文化传承模式。在新兴食品、移动电话和电子计算机三类现代器物的传播与选择过程中,突出表现出代际倾斜、去中心化和数字鸿沟趋势,而在器物文明传承过程中出现的这种代际颠覆现象,是30年改革开放或社会变迁带给中国人的心理体验的一部分,它在精神层面上赋予中国经验以完整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