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研究的可能立场与范式重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研究导源于西方的历史,决定了在这一综合性的社会科学领域中,中国一开始必然是以他者的面貌出现的;围绕着这一立场形成的冲击-回应和国家-社会两种分析路径,不但都是将中国作为研究客体,而且都是建立在某种相互对立的二元分析结构之上的。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崛起带来的其自身地位的变化,以及从事中国研究的研究者的多元化,使得中国研究以中国为他者的单纯的客位立场开始改变,不仅作为客体之成员的中国学者产生了在中国研究中确立中国主体性的向往,而且非中国学者也希望既能够在中国研究中确立其本国的主体性,又能够通过自身的他者化而获得真正理解他者的能力。如此,中国研究中主客体的并置,以及不同主体之间获得某种共通性的可能,或许能够为当代中国研究的范式重构提供某种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52.
科学发展观中继承与创新的特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为科学发展的确立提供了基本出发点和依据;毛泽东思想在科学发展观方向提出了设想;邓小平理论为科学发展观确定了战略重点;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南,从而形成了有集体特色的新发展观,实现了伟大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53.
54.
社会学是传统社会发生断裂或所谓"现代性"的产儿,这一知识体系的出现是西方知识界对因工业文明和民主政治而导致的旧制度的崩溃所产生的秩序问题的一种反应,这决定了社会学与现代社会的重建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从一开始,这一重建工作就从理论和经验两个层面获得了推进,而第一代社会学家还从不同的学术路径出发,就社会建设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范式.这些理论既影响到西方社会建设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赋予西方社会学以保守和改良性质.  相似文献   
55.
社会学经验研究传统的形成与确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代社会学中,经验社会研究和理论研究构成了这一学科的两大主要传统。但同后者相比,有关经验社会研究本身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忽视。欧美早期经验社会研究的形成和确立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认识经验社会研究的产生背景、制度化的过程以及对现代社会学发展的影响。对这段历史的回顾对于社会学理论研究同经验社会研究的结合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6.
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那些结构性或制度性的宏观变迁即所谓"中国经验"只是这种变迁的一个侧面,变迁的另一个侧面是中国人民在此背景下发生的价值观和社会心态方面的微观变化,我们将这种微观变化或精神世界的嬗变称之为"中国体验"。作为急速社会变迁的一种精神感悟,中国体验具有鲜明的边际性或两极化特征,具体表现为传统与现代的颉颃、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城市与乡村的对峙、东方与西方的冲突,以及积极与消极的共存。作为对一种独一无二的历史进程的精神感受,中国体验具有相当程度的普世价值:它既能为发展中国家和人民未来的精神嬗变提供借鉴与参照,也能够通过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理论图式,形成某些有关人类社会行为的一般律则。  相似文献   
57.
58.
高校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权力性影响力与自然性影响力构成,其作用包括权力性影响力作用和自然性力作用。在权力影响力的产生中,领导者必须具有一定的职位以及行使权力的能力。非权力性影响力的产生需要高校领导者内外双修,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59.
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晓虹 《社会科学》2008,58(4):46-53
认同,涉及到我是谁或我们是谁、我在哪里或我们在哪里的反思性理解.长期以来,在社会科学中形成了多种有关认同的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导源于符号互动论的认同理论和由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反叛"形成的社会认同理论.两种认同理论在理论维度上涉及到相同的研究主题,在经验维度上同样面临诸多需要科际合作的领域.通过对两种认同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来源和相关经验研究的比较分析可知,二者存在着整合的基础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60.
“中国研究”的国际视野与本土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最初导源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中国研究经历了诸多观察视角和研究范式的转换,并因为现在越来越迅猛的全球化浪潮和中国社会的巨大转型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一方面,全球化带来的跨界流动和分析问题的国际视野,赋予中国研究以主体多元化,并使得不同的研究主体,以及研究主体与行动主体之间有可能通过视界融合再造有关中国的新的认知模式;另一方面,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使得获自中国研究的本土经验资料,不仅有可能成为检验既有社会科学理论解释力的试金石,而且也可能成为解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问题、提出新理论的学术源泉。由此,中国研究的国际视野和本土意义,为催生一种主客体并置的多元范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