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6篇
管理学   70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21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80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155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本文论述了乌日贡的起源和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22.
跨文化视野下的学科会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的交叉和会聚需要理论的支撑.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中心项(Central Item),学科会聚与交叉必有一个主要的领域、学科或学说,这是确定首席专家的依据;(2)关联域(Context),即构成该学科会聚的以中心项为主的相关领域,这是确定准入人员、准入项目的依据;(3)学科间性(Inter-disciplinity),这是学科交叉会聚所产生的新的质素,即新的前沿性领域、新的关节点,也是学科会聚所要探索的新知识.一个新的科研群体是否有前景、有地位,主要取决于对"学科间性"这一新的知识宝库的把握程度.学科会聚背后是人才的会聚,而人才会聚时所释放出的凝聚力或离心力都远远大于一般素质的人员,因而除了科研群体的共同信念外,上述三个理论可以说也是处理科研群体人事关系的依据.此外,还必须有共同的跨文化的视野.因为学科的分化是在希腊及近代的西方文化语境下发生的,而学科的交叉与会聚已超出单一的语境.凝聚于一个群体的学者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作为研究对象的客体,有的涉及不同文化的价值认同(例如生命科学、环境问题).特别是人文社会科学或者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学科,有无跨文化的视野可以说是研究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3.
本文紧紧围绕文化这一主题,针对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担当文化传播的媒介和使者,履行自己的文化使命,提出了在服务创新方面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4.
王力《古代汉语》注释中存在某些缺欠 :当注而未注的 ,虽注而语焉不详的 ,以及一些误注。现就这些问题略抒管见 ,与编者商榷  相似文献   
125.
126.
富金壁 《北方论丛》2003,(2):100-106
王力<古代汉语>(1981年修订本)注释中的疏误,笔者前已著文谈及.今王力<古代汉语>虽已于1999年5月出第3版(校定重排本),但其注释中的疏误,基本上一仍其旧.且此修订本不仅已经影响到一代学人,而且影响了一些重要辞书对语词的释义.如注司马迁<报任安书>"身直为闺阁之臣"的"闺阁"为"都是宫中的小门,二字连文即指宫禁",<汉语大词典@门部>"闺阁"条因误设"宫禁"一义项;注"视徒隶则心惕息"为"徒隶,狱卒",<汉语大词典@彳部>"徒隶"条除释为"刑徒奴隶,服劳役的犯人"外,又补释为"亦专指狱卒".又,释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五"三分割据纡筹策"之"纡"为"屈",即不得伸展的意思,在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也有一定影响.笔者辩正此类误注,并指出了一些其他疏失.  相似文献   
127.
《诗·大雅·既醉》篇"孝子不匮,永锡尔类"等诗句中若干重要语词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对其中的几个关键语词作出了新的解释,认为这几句诗是说神将赐给祭祀者以无穷无尽的孝子孝孙,赐其后代以大福,并且还赏赐给他们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128.
关于希腊语动词eimi研究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不同意将希腊文的系词eimi和aletheia都译为“是”与“真” ,认为这不仅混淆了语言和逻辑上的being和truth与哲学范畴的Being与Truth ,而且忽视了希腊文eimi本身的多词义功能。文章主张回溯到巴门尼德的“hodos”(求真之路 ,学问之途 )上 ,首先弄清前巴门尼德时期语言层面上的eimi,einai,toon ,ousa,然后研究从语言框架中的being到哲学范畴的Being的过渡 ,为此还要同时研究体现希腊哲学演化的相关范畴 ,如arche(本原 )、logos、physis、nous(心灵 )、noema(思想 )、arete(德性 )等 ,最后还要历史地考察阿拉伯学者对亚里士多德著作的翻译。从语言学层面考察 ,汉语中的“是”无法显示eimi本身拥有的“有”、“在”、“存在”、“能”等词义 ,也无法在汉语语法中表现它的不定式、动名词及各种时态、语态的特征 :从哲学层面考察 ,译为“是者”虽然照顾到了同希腊系词的关系 ,但无法表示巴门尼德以来Being的本体化趋势。同样 ,也不可用语言和逻辑上的“真”取代哲学上的“真理”。哲学上的aletheia ,truth以“真”为前提 ,同时要求内涵深层的哲理。  相似文献   
129.
《诗·颂》内容触及当时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对后代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与《风》、《雅》相比,有其独特价值。明乎此,对于全面认识《诗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0.
一代大量同莎士比亚以自己特有的对生活和生命的诗意妙语,在其作品中表达了人类和瑟死,梦境和偏把事物看成另餐一种事物的人生“包法利主义”的永恒冲动,解答出一道道由精确感觉通向理智信念的人生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