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7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人才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7篇 |
综合类 | 46篇 |
社会学 | 8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61.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12):6-8
王维: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副使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监察御史是御史台的察院属下的官,正八品上,品秩很低。因此这一 相似文献
62.
《醉翁亭记》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2):4-7
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 相似文献
63.
新世纪的人文科学发展将呈现出怎样一种面貌?人们对此会有各种各样的预测。但是对未来的预测从来都是冒险的,正如波普尔所指出的:我们无法预测知识的成长。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想像只能是建立在过去知识发展的成果的基础上,因此对历史的回顾或许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一、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的“整体性”追求20世纪初以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美学、文艺学等人文学科大规模的互相渗透,各门学科的边界迅速打破,学科的范式、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现象学哲学、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哲学、阐释学、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64.
“信用”这个词造得真好。信和用联系在一起。有信就有用。信是美的,用是善的,二者相得益彰。珠联璧合。尽善矣。尽美矣。2001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考题。论的就是信用。说是一个青年人带了六个包袱:美貌、才智、机敏、财富、健康和诚信去过渡。船到中流 稍公说。不行.六个包袱太重。得丢掉一个,不然.船就沉了,大家一起喂鱼。青年考虑了一下。就把诚信.也就是信用丢下水了。 全国上百万考生在这一点上普遍享有共识,众口一词地批判这个青年。有些文章相当精彩。有一篇说.青年把诚信(信用)丢下水去以后。稍公就拿出刀来要… 相似文献
65.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1):7-10
这一篇散文的题目很有讲究.雨在一般文章中,是看的,或者主要是看的.而这里,作者却在文章一开头就提醒读者,我这个雨是听的;其次,听雨,就是听觉感受,怎么又听出冷的感觉来?敏感的读者就要想想了,为什么不看雨呢?琦君、茅盾、余秋雨不都是以看为主的吗?这是余光中的选择,且看他怎么个听法,听出些什么名堂来. 相似文献
66.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6):19-21
孙:最大的感触是惭隗。作为大学老师,我们的文学课上得还不如她上的好。我不是代表我个人,我是代表全体的大学老师。如果这首诗让大学教师来上的话,也许五分钟就完了。我算是比较厉害的,上—个小时也就够了。 相似文献
67.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10):10-12
之一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首诗看来简单,没有一个字不认得,也没有什么看不懂的。但是,要说出它的好处来,却不容易。第一句,“千里莺啼绿映红”,说的不过是长江南岸春天,鲜花盛开,处处都是鸟语鸣啭。问题在于,直接说“处处”,就没有什么诗意,一定要说“千里”。在诗歌 相似文献
68.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5):5-7
本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期间躲避日本飞机轰炸的故事--跑警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可以想象,有纷扰,有紧张,有血肉横飞的惨状,应该是很痛苦的、很恐怖的事,但是,观其全文,却不见恐怖,不见紧张,相反,倒是悠闲之状比比皆是.如果从某种僵化的观念出发,我们可以非难作家,说他歪曲了历史的真实.但,至今并没有什么评论家发出这样的批评. 相似文献
69.
70.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5,(Z1)
主体性和主体间性问题花这么多篇幅来分析两篇作品,并不是我最终的目的。我的目的是要引出一个更为尖端的根本性和理论问题。这就是教师的主体性问题。正在取得大一统优势的教学观念非常强调学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