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坚持生产力标准,寻找公有制实现形式宫希魁李成林所有制问题的困扰,是制约改革深化的一大障碍。面对着资产流失,效率低下,人心涣散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国有制企业的出路究竟在哪里?这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在此进退维谷之际,我们必须进一步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解...  相似文献   
32.
目前,有些辞书、教材和论著把第一次社会大分工解释为:在原始社会发生的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我认为此种说法很不确切,有进行澄清之必要。关于三次社会大分工的理论,恩格斯在《冢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这部著作中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恩格斯详细地分析了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的历史时代、经济条件及其巨大的进步作用。在这些至今仍然闪耀着真理光辉的关于社会分工历史演变进程的思想中,就包含有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的经典的定义式的说明。恩格斯指出:“游牧部落从其余的野蛮人群  相似文献   
33.
近几年来,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力是否商品的问题,理论界争论颇为热烈。包括笔者在内,是主张劳动力商品论的。劳动力既然是商品,就必须要回答一个由此而产生的尖锐的理论问题:劳动者个人消费品的分配,究竟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还是按劳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分配能否在逻辑上内在地统一起来? 一、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是商品经济社会的共有范畴 经济学界部分持劳动力商品论的同志,没有直接承认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恐怕是因为在头脑里有一块禁区还没有打破,这就是:仍然把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看成是带有某种资本主义色彩的东…  相似文献   
34.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劳动生产率的内涵问题,理解很不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劳动生产率只反映活劳动的消耗,不反映物化劳动的消耗;持不同意见的同志则认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都应反映进去。还有的同志认为,计算个人劳动生产率可以不包括物化劳动的消耗,计算社会劳动生产率则应包括进去;反对的同志则认为无论个人或社会劳动生产率都应用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总和去计算。还有一些不同说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我认为,这些观点所以各执一端,互不相容,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把不同层次上的劳动生产率涵义搞混淆了。劳动生产率涵义并不是一个唯一层次的简单规定,而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它有一般涵义、特殊涵义、统计指标三个层次的规定性,如果用这一层次的规定性去反对那一层次的规定性,就必然出现理论上的混乱。因此,必须从多层次结构的系统性中去把握劳动生产率涵义。  相似文献   
35.
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其着力点主要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制度创新放首位,改善制度环境,实现制度转型;正确定位国有经济职能,明确重点控制领域;抓好“三农”问题;注重社会建设,构建和谐辽宁。  相似文献   
36.
实现社会更加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阶层分化、矛盾纠葛,应当跳出经济增长包医百病的思维局限,用更广阔的视角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体系包括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区域和谐、民族和谐、文化和谐、代际和谐、生态和谐等内容。  相似文献   
3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当前主要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1、经济和谐。实现经济和谐,必须处理好一些重大的经济关系问题。就目前宏观经济而言,投资较为强劲,而消费拉动不足;规模扩张较快,而质量提升不够;政府推动的项目较多, 而市场自发形成的创业动力不足等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当前主要应当把握好以下几个重点:   1、经济和谐.实现经济和谐,必须处理好一些重大的经济关系问题.就目前宏观经济而言,投资较为强劲,而消费拉动不足;规模扩张较快,而质量提升不够;政府推动的项目较多,而市场自发形成的创业动力不足等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9.
全民所有制范畴的历史考察和矛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对全民所有制范畴的历史考察中可以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所有制构想不是全民所有制,而且他们的理论作为一种粗线条的轮廓设计,只具有指明历史发展趋势的意义,不具有现实所有制模式的意义.全民所有制范畴作为一种具体的经济模式和“规范”的经济学语言,是从斯大林时期开始并逐步扩散的。现实中的全民所有制经济处在一系列内在矛盾和外在矛盾的困扰之中:所有权名义上的无差异性与事实上的有差异性的矛盾;所有权与代理权之间的矛盾;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主人地位名义上和实际上的矛盾;非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者作为所有者身份重叠的矛盾;全民所有制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全民所有制范畴作为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其缺陷是一种先天性的内在缺陷,出路是用国家所有制代替全民所有制。  相似文献   
40.
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谈判这个词并不生疏,经常被当作解决劳资矛盾和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关系的一种手段。而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理论研究中,使用谈判这个词还不多见。事实上,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也是多元的,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尤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同市场主体使用集体谈判手段解决利益纷争.调适分配关系,将是不可避免的。一、实行集体谈判的客观依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用集体谈判的方法处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尤其用来调节物质利益分配关系,是具有客观必然性的。现在,我们不能再忌讳谈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