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65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丁澎是清初诗坛上著名的回族诗人,为“西泠十子”和“燕台七子”之一,名重一时.丁澎在回族文学史以及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诗学方面有着自己的一家之言,本文试对其诗学思想进行发微.  相似文献   
102.
目前,整个世界正经历着一场社会转型,各种经济或政治实力,各种文化和思想观点不断地交锋或调和.西方社会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在交锋与调和中占有更多的话语权.非西方的其他社会则在文化领域展开了一场反一体化的斗争.中国的审美文化应主动地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矛盾对立统一中寻求突破点和平衡点,既对传统的文化作出合理的现代阐释,又对西方文化进行理性的吸收和消化.  相似文献   
10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对我国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的研究,旧中国几乎无所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于百废待兴,加之受“左”的错误影响,特别是经过“文革”十年动乱,使某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研究,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语文研究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呈现出逐渐繁荣的景象。本文拟就国内外满语研究的情况作一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4.
随着恐怖主义的猖厥,各种各样的文章不时见诸于报刊。本文试图从意识形态和宗教的渊源上对“恐怖”进行研究,但有些论点还应加以批判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对《汉语大词典》中“汉儿”、“斜红”、“鸟外”、“秦楼”等12个词语的训释问题做了纠谬及拾遗补缺的工 作,以弥补词典在溯源、释义、例证等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6.
“存在主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exis-tentia——存在,以该词为名的哲学从其创始人的著作在西欧问世以来,已有半个世纪的历史。M.海德格尔、K.雅斯贝尔斯、G.马塞尔等人的著作虽然只在专家学者的狭小圈子里流行,但是它们并没有  相似文献   
107.
一关于非欧社会的性质,马克思曾有过独到的见解,并因此而奠定了他对非西方国家是否具备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条件所持的观点。马克思通过大量的文章和信件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并在《资本论》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进行讨论,使其建立在大量经济学、历史学和社会学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不管是对那些马克思主义的饱学之士,还是对那些专门从事现代化研究的人来说,这一观点都是值得注意的。就连那些对马克思的社会和政治发展理论略知一二的人,也看得出他在论述这个问题时经常所处的两难境地: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宣称找到了一种关于历史…  相似文献   
108.
个性心理活动的社会心理中介性,可以通过人类交往本身的中介性来观察该现象的纷繁复杂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生活中大众传播工具的作用不断增加,以及在科技革命条件下交往的传播形式发生质的变化,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文献中引起两种似是而非的、关于人类交往发展的主要趋势的结论之争。一方强调为个性全面的精神充实开辟前景的人类交往的进步性,另一方则指出人们相互了解的困难以及在人际多种联系的大众传播工具的中介性日益加大条件下个人的疏远。只有把直接交往和间接交往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109.
一、9世纪中回鹘西迁以前西部回鹘居住新疆的历史 “维吾尔”(Uyqhur)一词初为回纥人的自称,其意为“联合”或“协助”①,后来汉人音译为回纥或回鹘。汉文史书中的同音异译较早,《魏书》最早提出了“袁纥”(意为十姓回纥);《隋书》写作“韦纥”、“乌护”或“乌纥”;新、旧《唐书》则写作“回纥”、“回鹘”。唐贞元四年(778年)以后,历经五代及宋、辽、金等朝代,都一直称为“回鹘”;元明两代写法较多,主要有“畏吾”、“畏兀”、“畏兀儿”等。至于民族文字,最早的突厥文碑铭,如8至9世纪中所立的记东突厥汗国的《暾欲谷碑》、《阙特勒碑》、《突厥毗伽可汗碑》和回纥汗国的《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中,常有“乌护”或“回纥”与“乌护”并举之处。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方言的差别,天山一带称乌护,阿尔泰山一带称乌纥,漠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