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5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文庙与云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符号学的视角看,文庙是一种公共性的儒家文化象征符号。云南文庙除了承载教育和祭孔功能外,还是中央王朝推行“王道”的政治象征。文庙的建立和推广,对云南多元一体地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不容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生态观对可持续发展的借鉴和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少数民族在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演进以及创造农业文明的漫漫历程中,建立了一套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物质技术手段、生产生活方式、制度措施、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这些朴素的、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为我们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农村体制变迁对哈尼梯田及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梯田耕作是哈尼族物质生产的核心内容.哈尼族在长期的梯田农耕过程中形成了相应的耕作技术、管理方式以及梯田生态机制.但20世纪下半叶,农村社会体制的变迁对哈尼族长期以来的梯田农耕机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哈尼族社会逐步由一个封闭的、自我循环的社会,脱胎而为开放的、多元的、复合型的社会.由内外部多种因素交互作用引发的哈尼族传统生产管理方式与文化机制的变革悄然涌起,其传统梯田文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具有对自然的亲情和伙伴意识,对自然的知恩图报意识,并将义务观、善恶观从人类社会拓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这些朴素而深邃的生态伦理观是可供我们借鉴、继承和弘扬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的视角看,文化是人类适应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殊方式。人类文化从诞生伊始便与"自然"、"生态"紧紧地勾连在一起,须臾不可分离。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术界提出一种新的学术概念——生态文化,并从两种学术理路对之作阐释,一种是将生态文化视为一种人类应当采取的新的文化形态,另一种则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将生态文化视为一个历史范畴或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生态文化是中国各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生态环境交往的漫漫历程中,以特有的生态观、文化观和宇宙观为指导,以调适生态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落脚点和归宿而形成的生态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观念(精神)文化的总和。它与生态文化既有显著的区别,又有深刻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17.
18.
模糊限制语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是一种有趣的语用/话语现象.模糊限制语可以对命题进行修正,可利用语言手段策略达到特殊的交际目的,使言语礼貌、含蓄、语气缓和等.在商务交际中,模糊限制语可具有不同的语用功能.通过使用模糊限制语,能使话语更加得体、委婉、可信、确定或含糊、灵活等,并为他人判断其真值留下空间.  相似文献   
19.
现实生活中,通过上网用英语聊天已渐成时尚。如果你是聊天新手或对缩略语不熟悉,本文将有助于你了解“不成文的”聊天礼仪以更好地与人交流。同时,你也会发现在聊天室使用缩略语既快捷又省时。  相似文献   
20.
唐代竹文化初论廖国强唐代,竹文化泛及的领域大为拓展,竹文化内涵大为深化,从而奠定了中国竹文化的基本范式。一、唐代竹文化的普泛化唐代,竹渗透到唐代文化的各个层面。在实物技术文化层面,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竹制品触目即是,遍及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各个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