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34篇
综合类   7篇
社会学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浙江省残疾人的婚姻与家庭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残废人的婚姻与家庭状况分析》一文,对抽样调查的大量数据进行了具体分析,呼吁全社会来关心残废人的婚姻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22.
宇宙天道层面的“元气”看似玄远,但在黄宗羲这里却有着切近的现实语境和思想理论内涵,具有易代之际的时代文化特征。黄宗羲在诗学中论述的“元气”,意在强调主体性情。黄宗羲诗学中的“元气”以主体的政治立场、道德意识、学术理念为归旨,其中具有阳刚之气的风雷之文与黄宗羲的处世策略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23.
北海道是阿伊努民族的居住地之一。本文介绍了北海道阿伊努民族的文化遗存———民居、用具、服饰等民族文物及其文化内涵,反映了该民族的悠久历史、多神信仰、民俗文化,揭示出古代北方渔猎民族的亲缘关系,北海道周边区域文化对阿伊努文化的影响,阿伊努人与通古斯人共同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24.
1991年3月,我应邀赴德国奥尔登堡大学社会学研究所作为期一年的进修、合作研究与讲学,这使我有机会了解这个社会学研究所的状况,并进而通过这个研究所了解德国的社会学。我认为,中国的社会学以及中国的社会科学,都将能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25.
国外学者关于“溺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溺婴现象古今中外皆有之,已引起不少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考古学家的关注和研究。本文介绍了国外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溺婴的社会、经济、道德和个人原因,还介绍了国外一些国家为减少溺婴现象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6.
狄更斯在1846年至1849年间,为了表达自己对耶稣基督的崇拜和对耶稣训诫的信仰,并且也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们提供浅显易懂的宗教读物,便依据《新约全书》,将有关耶稣的传说改写成《耶稣生涯》。这本书有十一章,叙述了耶稣从降生到死后复活的经历,文字简洁流畅,内容精炼集中,但充满了迷信的色彩和奇迹的内容。  相似文献   
27.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工作的学科发展进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作为学科在20世纪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中断、恢复重建和趋向繁荣的发展进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现代化建设对社会工作专业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社会工作研究和教育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基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曾中断30年这一现实,新时期的中国社会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其发展仍充满着紧迫感.本文在对中国社会工作百年进程作回顾分析的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社会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28.
社会工作督导(Social work supervision)是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专业联合督导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督导形式。  相似文献   
29.
张敏杰 《阴山学刊》2007,20(3):28-32
诗三百在董仲舒阐述春秋大义的过程中主要发挥“达意”、“正言”的作用。基于此,董仲舒提出“以诗为天下法”的诗学观点,但在“知天”的问题上拒斥了诗和诗人,主张“知天,诗人之所难也”。同时,《诗》、《春秋》在董仲舒阐释哲学的过程中面临着共同的困境,由此提出“诗无达诂”、“春秋无达辞”等理论命题。在现实政治的情境中,“知天”的问题非但是诗人所难,董仲舒本人也是难以把握的。  相似文献   
30.
张敏杰 《浙江学刊》2007,3(5):190-195
"肯定性行动"是美国政府在就业、教育等若干社会生活领域中制定的以反歧视为目标的向部分弱势群体作适度倾斜的社会政策。本文通过回顾该政策的出台背景及其对一部分弱势群体处境改善所起的作用,思考了中国的社会政策在向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支持方面可以得到的有益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